乙肝携带者是怎么得的
乙型肝炎是比较常见的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有血液体液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还有母婴垂直传播等等。上面的途径接触到乙型肝炎病毒以后如果身体的免疫反应不足以将病毒清除掉,就会感染上乙型肝炎的病毒,变成慢性病毒携带者,一部分的人还可能会转成慢性病毒性肝炎。
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简称: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来源有母婴传播、婴儿期感染、性传播,抵抗力较弱的被感染者、慢性乙肝转化而成。
1.母婴传播,母亲对子女的垂直传播是出生后携带者最主要的感染来源。在没有预防措施的情况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引起母婴乙肝病毒传播率几乎是100%。婴儿对大量入侵的乙肝病毒感染缺乏免疫清除能力,呈现“免疫耐受状态”。入侵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可与婴儿肝细胞的染色体基因组合,利用婴儿肝细胞复制繁殖,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表现为长期乙肝病毒携带状态而并不出现症状;
2.婴儿期感染,幼婴儿如长期与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阳性母亲、保姆、亲属密切生活接触,如哺乳、喂食、亲吻等可导致感染,由于幼婴儿期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无力清除病毒,容忍乙肝病毒与其长期和平共处,而成为携带者;也可通过预防接种和注射途径感染。婴幼儿期在易感的环境中比成人的感染并携带的几率约高8倍;
3.抵抗力较弱的被感染者,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全的青少年、成人接触乙型肝炎病毒后,可表现为不发病,但又不能清除病毒,使病毒与机体处于共存状态,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4.慢性乙肝转化而成,慢性乙肝经过治疗转归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型肝炎传染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有:血液体液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还有母婴垂直传播等等。感染后一定要积极的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