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是怎么来的
存在于颗粒的核心和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核内。在乙型肝炎的急性期、恢复期和HBcAg携带者中常可测出抗~此抗体对病毒无中和作用。体内如发现HBcAg或抗~HBc表示HBV在肝内持续复制。
那么,乙肝病毒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力较弱。但被传染的人100%变成乙肝病毒携带者,根据自身免疫系统的强弱,有3%的人会发展成乙型肝炎。1963年Blumberq在两名多次接受输血治疗的病人血清中,发现一种异常的抗原,它能与一名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血清起沉淀反应,因此把这种抗原称为澳大利亚抗原(HAA),直到1967年才明确这种抗原与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有关,1970年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HBV的形态,1986年将其列入嗜肝DNA病毒科。乙肝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和HBV抗原携带者。在潜伏期和急性期,病人血清均有传染性。乙型肺炎的传播非常广泛,据估计HBsAg携带者在世界上约有2亿。由于他们不显临床症状,而HBsAg携带的时间又长(数月至数年),故成为传染源的危害性要比患者更大。病毒的来源没人能说清楚,有人说是来源于细胞碎片,但是没有实验数据,也只是猜测,你问的到底是什么病毒,这个问题太宽泛了,我可以回答是DNA病毒。
一般仅仅在一起坐着是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的。乙肝属于经血传播性疾病。主要通过输血(或血制品)、不安全注射、末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