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的症状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和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由肝脏炎性病变引起。冬季和春季通常是甲型肝炎发病的高峰期。这种疾病的病程是自我限制的,非慢性的。急性重型肝炎极为罕见。随着灭活疫苗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甲型肝炎的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那么甲肝有什么症状?
感染者的潜伏期为15至45天,大多数为急性发作,包括寒战、发烧、疲劳、虚弱、肌肉酸痛、厌食、恶心、厌恶油、呕吐和上腹不适,持续数天至两周。一些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主要症状是肝区压痛和叩诊疼痛。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异常可见,尿胆红素阳性,谷丙转氨酶升高,抗HAVIgM阳性。发病后约一周,退烧,尿黄如浓茶,巩膜和皮肤黄,黄疸在一到两周内达到高峰。肝大,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患者有轻度脾大,ALT升高,血清胆红素超过17.1μmol/L,持续2~6周。
急性患者应根据消化道进行隔离,直至病后3周。托儿所和幼儿园的病人必须隔离,直到肝功能正常,病因学标记为阴性。病人粪便应严格消毒,食品生产和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环境卫生也应改善,水和粪便管理应加强,应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半熟水产品不应食用等。近年来,甲型肝炎疫苗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具有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并能产生中和抗体来预防和停止感染。我国浙江、上海、昆明、长春等地分别生产了甲肝减毒活疫苗,从小学生及部分幼儿接种情况看,反应轻,安全性好。史克与默克灭活疫苗也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目前正在研制的基因工程疫苗,是预防甲型肝炎的高纯度和高效价的理想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