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携带者会不会传染
由于对乙肝病毒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很多病毒携带者都遭遇过不平等的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那么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真的会传染?
什么是乙肝携带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AsC)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HBV),没有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等各项检查正常,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的群体。主要成因是母婴传播及接触乙肝病毒等传染途径,乙肝病毒携带者大多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之初就处于病毒潜伏携带的状态,也可以是经过乙肝发病后继而出现的一种转归状态。
我国乙肝携带者现状:
目前,中国(流行病学)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注:根据卫生部最新统计结果,目前这个数字已下降至9300万),是由于,90年代以前,没有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献血等环节不严格导致血液传播,第二是,以前没有母婴阻断技术,导致母婴传播。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和血液传播、母婴传播逐步被阻断,今后乙肝传播会逐步减少,因此,虽然这么多年没有对乙肝病毒携带者采取隔离措施,中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一直在1.2亿左右,没有大流行。卫生部的目标是到2050年中国乙肝病毒携带率降到1%以下。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较强,代表免疫清除期之前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这类人群的免疫系统无法清除病毒,造成与病毒和平共处的情况,如果肝脏细胞的伤害比较轻微,肝功能没有出现异常,肝脏穿刺作组织学检查也没有明显的改变。但是这类人群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比较活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随着病历的进展,当肝脏的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即使肝功能正常也可以诊断为慢性乙肝患者。所以这类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应严密的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进入免疫清除期就要把握时机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