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偏瘫能康复吗
在回顾性分析的病例中,约1/3找不到病因,称为特发性;在前瞻性研究的病例中,约1/5能明确病因;找到病因的脑动脉梗死称为症状性(继发性)。继发性小儿急性偏瘫常见于感染,免疫性疾病,颅内血管畸形,颅脑创伤,心脏疾病,血液病,代谢性疾病等,这些疾病均可造成脑血管的闭塞性病变,从而引起偏瘫。小儿急性偏瘫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脑动脉的血栓形成,栓塞和血管炎等,以血栓形成最为多见,其阻塞的部位有所不同,可发生于脑的大血管,也可发生于小血管。在小儿,大血管和小血管发生血栓的几率大致相等,大血管血栓形成可见于颈内动脉的颅外部分(多由于鼻咽部钝器伤引起),大脑中动脉或前动脉的近端,烟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小动脉血栓形成见于大脑动脉分出的深穿支,供血给脑的深层结构(基底节、内囊、丘脑、脑干),由于小动脉是终动脉,缺乏吻合支和侧支循环,加之该区神经径路和功能密集,所以常引起永久性功能损伤。
一.行走训练,步幅均匀,频率适中,伸髋曲膝,先抬一足跟部,重心转移要平稳,不要过急,一脚足跟亦先着地,重心再转移至足跟,开始下一个步态周期。
二.日常生活动作训练,(1)击球,可教患者双手交替拍球或打击气球,以训练患者的协调运动,促进患者无意识的自主活动。(2)编织毛衣,这属于精细动作训练,既有利于训练患者的眼手配合,又有利于感觉、感观等知觉的培养,有助大脑神经的功能恢复。
三.语言训练,指导患者做口腔操:教患者撅嘴、鼓腮、龇牙、叩齿等每个动作做5~10次/一个单元训练,教患者学习发音,先单个发音,准确后,可逐渐加深难度,可利用图片、字卡、实物等强化患者记忆,要求患者大声的读,刺激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