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有什么症状
小儿麻痹症学名是「脊髓灰质炎」,此症可损害脊髓前角,产生运动神经散发性伤害及麻痹的急性疾病。若及早发现及治疗,其治愈机会超过90%。吸入性肺炎、肺不张、泌尿系感染、肌肉萎缩等多为并发症。小儿麻痹作为一类传染性疾病,它最早侵犯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它在呼吸道和消化道往往还有一段潜伏时期。我们现在认为小儿麻痹应该是分三个周期,第一个是早期,我们叫急性期;第二个叫恢复期;第三个就叫后遗症期。对于早期来说,就是我们所称的急性期,早期症状主要以侵犯呼吸道和消化道为主,所以往往病人刚开始的时候出现呕吐、头晕、四肢无力、酸困,继而出现肢体过敏、伴有高热,高热不退,持续时间很长,等高热逐渐退下去之后,会出现无症状的四肢绵软无力、不能站立,有的孩子没法行走。多见于1—5岁小儿,常发生在夏秋季。临床以发热,伴有咳嗽、咽痛、多汗或有呕吐、泄泻、腹痛、全身肌肉疼痛,继而出现肢体痿软,肌肉弛缓和痿缩为其特征。早期属温病范畴,后期则属于轻脚瘟、痿症、痿蹙、小儿中风等病证。西医称之为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乃是由小儿麻痹症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病毒有三种型,即1,2,3型。潜伏期是由五至三十五天,但通常是七至十四天,尤以有瘫痪症状的病例。小部份会出现肌肉疼痛,和四肢及面部的肌肉无力。呼吸和进食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因而威胁生命。同时可能会伴有出现迟缓性瘫痪的可能,随着病情逐渐进展,会出现广泛性的肌肉萎缩,运动功能逐渐下降,甚至导致出现瘫痪。建议对于发现早期孩子有不适症状,应该尽快带孩子去当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