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权威问答 > 胆囊发炎,有炎症该用什么方法治疗?
患者提问

胆囊发炎,有炎症该用什么方法治疗?

医生你好!我今年二月检查发现有肝内胆管结石,后来吃中药治好了。最近胸口隐隐痛,一检查胆囊有炎症,请问我该如何治疗?
提问时间:2020-02-21
医生回复
  • 赵宇
    赵宇 副主任医师
    三甲齐齐哈尔中医院 中医科

    慢性胆囊炎为临床中的常见病,多为无菌性炎症所致,包括物理因素(如胆结石)、化学因素(如激素分泌水平的变化)的刺激;

    亦有少量患者由急性细菌性炎症转化而来。临床表现不典型,可出现胁下疼痛隐隐,或胀,或上腹不适,嗳气,恶心等;也可以没有临床表现,仅在B超中提示胆囊壁增厚。

    此属中医“胁痛”范畴,古今医家多有论述,一般责之于气滞血瘀、肝胆湿热、肝阴不足等病机,与之相对应采取行气活血、清热利湿、养阴柔肝等治法,对多数患者疗效满意。

    在临床中可见到一些中青年患者,伴见体倦乏力,便溏,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每遇气候寒冷或进凉食时易发,舌淡胖,脉细弱,对上述治疗反映较差,甚至出现病情逐渐加重的现象,改用抗生素治疗,同样不能取效,对此笔者深感不解。

    从2003年开始,笔者有幸拜万政主任医师为师,老师将此类患者名之为“胆寒证,以温阳利胆法治疗,现将老师治疗此类胆囊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万政老师认为,此类患者以中青年居多,生活条件较好,他们的工作压力大,外出应酬多,尤其在夏季,多贪凉饮冷,不顺应四时之变,打破了人体应四时的规律,在阳气升发之季,以寒凉之品直折中阳,致使肝阳亦损;

    或本为热证,过用苦寒泻下之品,使肝阳受损。中阳不足,水湿不运,停于胁下,阻滞肝胆气机运化,出现胁痛隐隐等症状;中阳不足亦使水谷不化,食物不能腐熟,传导下焦,必成便溏,所以大便次数增多是此类病人的另一个主要症状。

    对此前人虽然阐述不多,但也并非无迹可循。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饮后水流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肝为刚藏,病多实多热,而此条中述“水在肝,如果肝阳充沛,水从何来?

    所以此条为“胆寒证”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胁下支满,嚏而痛”所述与本证非常相似,所以尊“病寒饮者,当以温药合之”之训,给予下方治疗。

    基本方:干姜、附子、细辛、吴萸、柴胡、郁金、木香、香附。脾虚明显者加山药、白术,伴胃气上逆者加半夏、陈皮,合并胆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

    以此法治疗胆寒证,疗效确切。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