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盲”一名始见于《神农本草经,隋代《诸病源候论》对此症作了详细描述,认为青盲之证,眼外部及瞳神、气色、形态无异,仅视物渐糊不明。
明代《古今医统大全》认为乃属酒色太过,内伤肾气所致,同时提出应与翳膜遮蒙、瞳神反背相鉴别。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认为青盲病因有二:一是神失,乃属伤于七情;
二是胆涩,系属伤于精血。并指出伤于神失,治疗尤难。所以说青盲所蕴含的内容很宽泛,并不仅仅是青光眼的意思。青盲多由肝郁气滞,血瘀,精气不能升养于目;
或因禀赋不足,纵情嗜欲,肝肾不足,精血耗损,目失涵养,而致神光泯灭。因此治疗需解郁疏肝,滋养肝肾。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