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中枢性发热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所产生的发热,应首先除外各种感染性,药物性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发热.,1中枢性发热的临床特点双侧下丘脑前部病变,特别是视前区体温敏感神经元的病变,引起体温整合功能障碍,使躯体的血管扩张和汗腺分泌等散热机制障碍,从而导致中枢性高热.由于散热机制障碍,所以在发热时不伴有出汗,呼吸快,脉搏增快以及皮肤血管扩张等生理性散热反应.中枢性发热主要有下列特点.1.1突然高热,体温可直线上升,达40~41℃,持续高热数小时至数天直至死亡;
或体温突然下降至正常.1.2躯干温度高,肢体温度次之,双侧温度可不对称,相差超过0.5℃.1.3虽然高热,但中毒症状不明显,不伴发抖.1.4无颜面及躯体皮肤潮红等反应,相反可表现为全身皮肤干燥,发汗减少,四肢发凉.1.5一般不伴有随体温升高而出现的脉搏和呼吸增快.1.6无感染证据,一般不伴有白细胞增高,或总数虽高,分类无变化.1.7因体温整合功能障碍,故体温易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波动.1.8高热时用抗生素及解热剂(如乙酰水杨酸等)一般无效,这是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解热药难以对其产生影响,所以不产生降温的临床效果.但用氯丙嗪及冷敷可有效.2引起中枢性发热的主要疾病及病变引起中枢性发热的疾病以脑血管病,脑外伤及脑部手术侵袭较常见,也可见于脑部肿瘤,癫痫,酒精戒断和急性高颅压等3中枢性发热治疗中枢性发热的治疗较为困难,首先应治疗原发病.如脑出血者应给予降颅压;
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在降颅压的同时给予止血药;恶性高热者停用麻醉药,给予硝苯呋海因治疗;神经安定剂恶性综合征者停用抗精神病药,治疗脱水和其它并发症,可试用溴隐停,肌松药硝苯呋海因及抗帕金森药治疗.因通常机体能耐受的体内温度为40.5℃,超过此温度时脑组织容易产生热损害,因此必须积极降温治疗.一般采用氯丙嗪25~50mg,肌注或静滴,每日2次,儿童每次0.5~1mg/kg.同时采用物理降温如冰帽,冰毯或冷敷。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