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瘘是腹部外科常见重症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肠瘘患者病死率在50%~60% 〔1〕 。
我国在肠瘘的治疗方面,开创了一整套独到的原则和方法,水平领先于国际医学界。但是肠瘘病情复杂,死亡率仍旧很高,其综合治疗需要进一步总结和发展。
1 控制感染 最近一项对46例肠外瘘病人的回顾性分析显示,与脓毒症相关的死亡率仍高达63%,对脓毒症的病人实施外科干预死亡率达50% 〔2〕 。
因此,控制脓毒症成了良好预后的关键。1.1 肠外瘘的局部治疗 肠外瘘局部处理是肠瘘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局部处理的目的是有效清除外溢肠液,促进管状瘘自愈和恢复肠道连续性。
早期引流、中期堵塞、晚期修补,已经成为公认的原则 〔3〕 。引流可以有效地将漏出的消化液直接引流至体外,不让其在腹腔内聚积、泛滥。
一旦发现引流物中或腹穿液中含有消化液的脓性分泌物,应及时扩大引流,并保持通畅。实践证明,用烟卷引流或橡皮管引流多达不到目的。
用双套管负压深坑引流(Sumpdrain)或三腔管负压引流效果较好,可防止渗出的纤维素和组织碎块堵塞管腔。目前不少临床医师在腹腔广泛脓肿、严重腹腔腹壁感染时,采取更积极主动的引流方法—腹腔造口术(Laporostoˉmy),意即将腹腔敞开,视整个腹腔为一个脓肿来处理,可以减少再次剖腹的次数,减少腹腔感染和腹壁切口裂开的发生率 〔4〕 。
这样可将消化液直接引流至体外,有效地控制感染,并可早期恢复经肠道营养,待体质良好再经二期手术闭瘘。腹腔造口术在肠外瘘的应用指征是:(1)腹腔感染严重且范围广泛;(2)腹腔内有多发或多腔脓肿;(3)腹壁感染严重,不能缝合关闭者。
可同时放置聚丙烯网,防止内脏脱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治愈后易引起腹壁巨大缺损的,可行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 〔5〕 。
周建平 〔6〕 等对14例病人实施胃或十二指肠造瘘的空肠造瘘,利用空肠造瘘作肠内营养,并将胃液、十二指肠液收集回输,取得良好效果。
通过外科手术引流或将肠管外置的方法,将漏出的消化液收集回输,一方面控制了腹腔感染,另一方面减少或避免了继发的内稳态失衡,同时早期恢复了肠道营养,从而使患者顺利恢复,也为肠外瘘的治疗提供参考。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