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直参、红参:同属五加科人参根、性平、味甘、微苦、同具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回阳固脱功能.别直参作用强、多用于肾衰危重抢救之际;
红参略逊于别直参、慢性肾炎、肾衰以肾元亏虚者用之.现代研究认为二者均能保护心肌、增强心肌收缩功能、升压、抗休克、增强造血功能、调节免疫功能.2.潞党参、太子参:均有补益脾胃气阴作用.潞党参性平、味甘、微苦、偏温补、侧重于培补脾肾之气、并兼有养血作用、用于慢性肾炎肺脾肾三脏气虚、血虚者.现代研究认为:党参能增加红血球及血色素、促进小肠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并能增强机体抗寒能力及抗衰老作用.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有补气生津、健脾养胃作用、用于肾炎具有气阴两虚症状或兼有心气亏虚者.现代研究认为太子参具强壮、生津、升白、促淋巴细胞增殖作用.3.白炒参、生晒参:为人参不同的加工、采集后直接洗净晒干或烘干者称生晒参;
经沸水浸烫后、浸入糖汁中、取出晒干者、称白炒参、又名糖参.二者均有补气生津、养阴清热功能、用于慢性肾炎、肾衰早期肺脾肾三脏气阴两虚较重者、其力弱于西洋参、强于太子参.4.南沙参、北沙参:两药均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功能.南沙参尚有止咳祛痰作用、用于急、慢性肾炎、肾衰合并上呼吸道感染余邪犹未清除、肺气已虚、咳嗽痰黄者;
北沙参养阴生津功能强于南沙参、故肺肾阴虚、咽干口燥者尤佳、临床常用于代西洋参.现代研究认为南、北沙参具有提高免疫功能、前者还有强心、祛痰之功、后者还具解热镇痛之效.5.生黄芪、炙黄芪:生黄芪达表固表;
炙黄芪甘温补气、用于表虚自汗.水肿用生黄芪或黄芪皮、配防风、白术固卫实表、常为预防感冒的主要方剂;配防己、茯苓、泽泻益气利水、是治疗水肿的常用方.炙黄芪补气升阳是脾胃肾之要药、故肾病兼有脾胃气虚或以蛋白尿为主者均以此为君药、常与潞党参同用、治疗各类肾策有气虚者.现代研究认为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细胞衰老、具保肾利尿之功、并有类激素样作用、对肾炎蛋白尿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黄芪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机制为促进患体的蛋白质合成、提高血清白蛋白浓度、从而改善其临床表现.6.苍术、白术:两药性能相同、均具有祛湿健脾作用.苍术辛苦温燥、既能内化湿浊、又能外祛风湿、为治湿要药.白术甘苦、性温、重在益气健脾、补益脾胃、并有化湿利水作用.用于肾炎水肿以生苍术为宜、苔厚腻脾运不健者宜选制苍术、苔薄腻则用炒白术.7.生薏仁、炒薏仁:薏苡仁甘、淡、微苦、功能利湿、健脾、舒筋、排脓、而利湿健脾尤是其长、其性微寒而不伤胃、益脾而不滋腻、是一味清补利湿之品.生薏仁渗湿利水、用于肾炎水肿;
炒薏仁健脾止泻、用于肾炎脾虚、大便不实或溏泄者.8.茯苓、茯苓皮、猪苓:三者性味甘、淡、性平、同具有利水渗湿功能.茯苓为利水渗湿常用药、其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其健脾之功、亦是其利湿之结果.茯苓皮为茯苓菌核的外皮、性味同茯苓、其利水消肿优于茯苓、而茯苓健脾胜于茯苓皮、猪苓渗利者作用较茯苓强、但无健脾、补脾功能.现代研究认为茯苓、茯苓皮、猪苓均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他们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肾小管对水、电解质的重吸收.9.川桂枝、肉桂:二者为同一植物的不同部分、肉桂用树皮、桂枝用嫩枝、均为辛甘温热之品.桂枝走表、温通经脉、发汗利水、用于风寒引起的肾炎水肿、尿少者、常与麻黄、浮萍、防风及四苓配伍、加强发汗解肌利水作用.肉桂温补肾阳、以肾病阳虚水肿为宜、常与附子同用、以加强温阳利水功能、但不宜久用.现代研究认为肉桂可以扩张外周血管、降压、并有抗补体作用.10.鲜生地、生地黄、熟地黄:地黄一物、由于加工方法不同、有三种之别:新鲜者称鲜生地;
烘干则叫生地黄、又叫干地黄、简称生地;生地黄蒸熟后称熟地黄、简称熟地.鲜生地长于清热凉血生津、由于条件所限、临床较少运用;
干地黄长于凉血滋阴;熟地则性由凉转温、质更粘腻、长于补血滋阴.鲜生地、生地黄甘寒清热、养阴生津、用于急慢性肾炎肺肾阴虚、虚火内盛而有血尿、咽痛者.熟地黄微温、以养血补肾益精为主、多用于慢性肾炎肾精亏虚者.现代研究二者均有滋补作用、而生地还有利尿、止血、免疫抑制、对抗激素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
熟地则在抗氧化、延缓衰老、耐缺氧、保护肝肾、降血压等方面有优势.11.生大黄、制大黄:大黄苦寒、具清热泻火、泻下活血功能、用于急性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肾功能不全表现为湿热、热毒、血瘀为主者.大黄因其制法不同、有生、制、酒、炭之分.生大黄清热泻火、泻下力强、以大便干结为宜;
酒大黄、绕上行之性、多用于火邪上炎之症;制大黄泻下力减弱、活血作用较好、若热毒深蕴营血、齿鼻衄血者则用制大黄或大黄炭清热解毒、凉血止血.12.车前子、车前草:两者为车前或平车前的成熟种子、全草、性味甘寒、均有利水通淋功能、临床常用于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尿少不畅者.车前草清热解毒作用强、尿少灼热淋痛者多用.现代研究认为二者均有抗炎、利尿作用、临床还常用于肾性高血压患者。
二、常用药物配伍1.黄芪、淮山药:黄芪味甘、性微温、益气补肺、利水消肿;山药性味甘平、补脾胃、益肺肾.两者相伍、补脾益肾、为肾病治疗的常用药物、用于肾炎蛋白尿及糖尿病、有降血糖、尿糖作用.2.杜仲、川断、狗脊:三味均为补肾要药、性味甘温、具补肝肾、强筋骨之效、用于肾病以肾虚腰痛为主者、多同时配伍温补肾阳和滋养肾阴药.现代研究认为三者均可提高免疫功能、抗菌止血、杜仲还有利尿作用.3.巴戟天、肉苁蓉:巴戟天辛、甘、温、功能补肾壮阳、强筋骨;
肉苁蓉甘温、补肾壮阳.二者合用、温补肾阳、润而不燥、常用于慢性肾炎、肾衰属肾阳虚者.但肉苁蓉有润肠通便功能、以大便干结为宜.4.仙茅、仙灵脾:二者均具补肾壮阳、强筋骨作用.仙茅辛、热、有小毒、还可祛寒湿;
仙灵脾辛、甘、温、具有祛风湿之功.二者只可用于慢性肾炎肾阳不振、命门火衰而致腰酸冷痛、足膝无力、阳痿遗精及伴有阳虚见证的高血压病、若无虚则不用.因为《本草纲目》明确其性热、补三焦命门之药也、惟阳弱精寒、禀赋虚怯者宜之.若体壮阳火炽盛者、服之反能动火.现代研究认为二者能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并是协助撤除激素的要药.5.蒲公英、紫花地逗均具清热解毒之功、蒲公英还有清利湿热的作用、对于湿热黄疸、淋证有较好的功效;
紫花地丁尚有凉血功能.二者合用、常用于急慢性肾炎热毒偏盛、有咽痛、肌肤疮疡湿疹者.现代研究认为二者都能抗病原微生物、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其中蒲公英还有利尿作用.6.苦参、土茯苓:苦参苦寒、清热燥湿、利水杀虫、常用于湿热之症、是皮肤病常用药;
土茯苓甘淡、具有解毒、除湿之功.二者合用、常用于因皮肤感染而引起的急慢性肾炎、以皮肤搔痒、化脓为主症、亦用于治疗急性尿路感染、小便热涩刺痛者.然苦参性寒、久服可致腰重、乃苦寒利湿太过伤肾所致《本草汇言》云:苦参祛风泻火、燥湿去虫之药也…盖此药味苦气腥、阴燥之物、秽恶难服、惟肾气实而湿火胜者宜之;
若火衰精冷、元阳不足、乃年高之人、胃气虚弱、非所宜也.7.昆布、海藻:二者均咸寒、有消痰软坚、利水消肿功效.用于痰湿引起肾炎水肿以头部肿胀为甚者、多与祛风降气利水剂同用.现代研究认为二者都有提高增强免疫功能、抗凝、降压的作用、海藻还有止血作用、并能充当血浆代用品、较大剂量海藻有比较明显而持久的降压作用.8.荠菜花、白茅根:荠菜花性平、味甘、具清热利水止血作用;
白茅根性寒、味苦、具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功、常用于肾炎热甚而以血尿为主者.荠菜花入肝、有降压作用;白茅根入肺、有清肺止咳功能、故肾性高血压者选用荠菜花、兼有肺热者选用白茅根.二者还有利尿、止血、降压功能.9.知母、黄柏:知母性寒、味甘、苦、具清热泻火、滋阴生津润燥之功;
黄柏苦寒、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二者合用、滋阴降火、用于泌尿系统感染、肾结核之尿频灼痛、血尿者、也可用于阴虚阳亢头昏痛、潮红、盗汗等症.现代研究认为二者均能抗炎杀菌、对多种细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并且能降血糖.知母还有较强的抗皮质激素作用、对于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病人激素的撤减有很大的帮助.黄柏还有一定的降压作用.10.玄参、麦冬:玄参性寒、味苦、甘、咸、具清热凉血、解毒滋阴、利咽作用;
麦冬性寒、味甘、微苦、具养阴清火、生津之功、二者合用、清热解毒、滋养肺肾、治疗肾炎属肺肾阴虚者、症见咽燥红痛、皮肤疮疡等.现代研究证明玄参、麦冬均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11.荔枝草、白花蛇舌草:荔枝草性寒、味甘、涩、具清热利水之功;
白花蛇舌草性寒、味苦、甘、有清热解毒利湿的作用.常配合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及肾病兼有湿热、皮肤疮疖者.现代研究证明二者均具有抗菌抗炎作用.12.六月雪、玉米须:两药均具有利尿消肿降压作用、多用于肾炎水肿或尿少、肾性高血压.六月雪尚有泄浊健脾止泻功能、故用于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
玉米须除利尿外、尚有消蛋白尿作用、多与黄芪、菟丝子配伍.13.益母草、泽兰、路路通:益母草性微寒、味苦而辛、入心肝二经血分、是妇科经产诸证常用之品《本经》言其功专行血、且有行血而不伤新血之特点、故有益母之称.利水消肿是其又一功效.近代用其治疗急慢性肾炎、尤其对急性肾炎、利水消肿作用较著.泽兰微温、味苦辛、归肝脾经、具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作用、常用于治疗浮肿、腹水、又因其活血之功、故血瘀气滞而见水肿者尤宜.路路通苦、辛、平、有祛风止痛、利水通经作用、常配伍茯苓皮、桑白皮、冬瓜皮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三者常配伍用于肾炎水肿、蛋白尿、具有血瘀证候或病延日久者.14.茅根、芦根:白茅根甘寒、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功;
芦根甘寒、有清热生津止呕之功.二者常合用于急、慢性肾炎热在肺胃之证、症见口渴舌红、尿少而热者.白茅根凉血止血力强、血尿者每多用之;
芦根清热生津力量尤甚、还常与石膏、麦冬、天花粉等配伍用于消渴病证.现代研究认为芦根能使血压短暂下降、并能降低血糖.生活护理:最后祝您早日康复、天天降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