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权威问答 > 怎么治疗胃下垂
患者提问

怎么治疗胃下垂

你好问下、如果倒立可不可以改善胃下垂或是肾下垂还有冬虫夏草可不可以治疗严重吗、能治好吗
提问时间:2020-02-07
医生回复
  • 赵宇
    赵宇 副主任医师
    三甲齐齐哈尔中医院 中医科

    目前、对胃下垂患者的治疗尚无特异方法.西医除对症处理和必要时用手术治疗外、并无针对胃下垂治疗的特效药、中医以补中理气药物为主、配合辨证加减用药、虽有一定疗效但不十分可靠.但无论西医还是中医.真正看重的却都是饮食上的调理.强调饮食调理效果看起来不像药物、手术那样直接、但却对改善或消除症状、预防并发症是十分有益的、经济、实惠、且疗效可靠、安全、故绝对不能轻视. 下面介绍几个方面的饮食调理方法、这些对胃下垂患者来说、应当必须遵循且长期坚持才能有效. 少食多餐 由于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减弱、过多的食物入胃、必然会滞留于胃面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饮食调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数可以增加、每日4—6餐为合适.进餐的类别中主餐宜少、蔬菜宜多、经济条件较好者可每日喝一杯牛奶、蒸一碗蛋花、吃几块饼干作为正餐的补充. 细嚼慢咽 胃下垂患者的胃壁张力减低、蠕动缓慢、如果狼吞虎咽那吃下去的食物就会填在胃中.另外、口腔对食物的咀嚼过程还会反射性刺激胃的蠕动、增强胃壁张力.所以、用餐速度要相对缓慢些、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及增强胃蠕动和促进排空速度、缓解腹胀不适. 食物细软 若食物干硬或质地偏硬、如牛排、炸丸子、花生、蚕豆等、进入胃内不易消化、还可能损伤胃粘膜而促进胃炎发生率增高.因此、平时所吃的食物应细软、清淡、易消化.主食应以软饭为佳、如面条要煮透煮软、少吃又厚又硬的夹生面条;

    副食要剁碎炒熟、少吃生冷蔬菜.但应注意的是、鱼肉不可过熟、因为鱼肉在半生不熟时最嫩和易消化、对胃的负担最挟 营养均衡 胃下垂患者大多体力和肌力都很弱、加之消化吸收不好、容易产生机体营养失衡、故较正常人更感到疲劳和精神不振.因此、患者要注意在少量多餐的基础上力求使膳食营养均衡、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比例适宜.其中脂肪比例偏低些.因为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在胃内排空最慢、若食脂过多、就会使得本已排空不畅的胃承受压力增加、加重食物潴留、故而要适当限制.而蛋白质食物应略有增加、如鸡肉、鱼肉、瘦猪肉、半熟鸡蛋、牛奶、豆腐、豆奶等、将其做得细软些并不会影响消化吸收.通过增加蛋白质摄入、可增加体力和肌力、缓解易疲劳等症状、也可改善胃壁平滑肌的力量、促进胃壁张力提高、蠕动增强. 减少刺激 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姜、过量酒精、咖啡、可乐及浓茶等、可使胃下垂患者的反酸、烧心症状加重、影响病情改善、故而这些食物应尽量少吃少喝、有所限制.少量饮些果酒和淡茶是有益的、有利于减缓胃下垂的发生与发展. 防止便秘 胃下垂患者的胃肠蠕功往往都比较缓慢、若饮食不当或饮水不足则容易发生便秘、而便秘又会加重胃下垂程度、所以、患者应特别注意防止便秘.日常饮食中多调配些水果蔬菜、因为水果蔬菜中含有较多维生素和纤维素、尤其是后者可促进胃肠蠕动、使粪便变得松软润滑、防止便秘发生.如清晨喝杯淡盐水或睡前喝杯蜂蜜麻油水、以缓解和消除便秘. 动静相宜 胃下垂患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防止胃下垂继续发展、还可因体力和肌力增强而增强胃张力、胃蠕动、改善症状.但要注意的是餐后不宜立即运动、应保证餐后有30—60分钟的休息、因为餐后即运动会因食物的重力关系而使胃下垂程度加重.以下方法还可以试试.1.锻炼疗法:积极有效的方法是经常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如仰卧起坐、伸懒腰、倒立、按摩腰腹部等、其中以仰卧起坐运动效果最佳、可以增强腹肌和韧带的力量.胃下垂患者每天坚持练习仰卧起坐2-3次、每次5-15分钟、3个月可初见成效. 2.敷脐疗法:中药敷脐治疗胃下垂、既简单方便、又效果好.其方法为:取蓖麻子仁3克、五倍子1.5克、一同研成细粉、混匀后加水、制成形似荸荠状、上尖下圆的药团、大猩根据患者肚脐大小而定.将制好的药团对准肚脐孔塞上、脐孔外用风湿膏贴封、使其固定.贴敷后、每天早中晚各一次用热水袋放在脐孔膏药上进行热敷.每次热敷5-10分钟、以感觉温热且不烫痛皮肤为度、一般4天后取掉药团.贴敷以连续3次为一疗程、休息一天后、可进行第二个疗程.注意:热敷时腹部可出现较强的牵拉感、这是正常现象、患者不必惊慌、个别病人可出现过敏反应、应停止贴敷. 3.针刺疗法:针刺时要特别注意斜刺的方向与深度、谨防刺入腹腔.针刺时或针刺后、多数患者有胃肠蠕动增强感.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一周.胃下垂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和营养、选择易消化而富营养的食品、少量多餐、食后应有一段平躺休息时间.平时可用腹带和胃托来防止腹壁的松弛.以上是对怎么治疗胃下垂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降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