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了一些文献,提供些措施供你参考:病因治疗为首要的.一旦视神经萎缩,要使之痊愈几乎不可能,但是其残余的神经纤维恢复或维持其功能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应使患者充满信心及坚持治疗.由于各种药物的应用未能采取严格的双盲试验(有时也不允许),因此很难说明何种药物及方法一定有效 药物中常用的包括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
1,B1
2,ATP及辅酶A等,血管扩张药及活血化淤药类如菸酸,地巴唑,维生素E,维脑路通,复方丹参等.近年来通过高压氧,体外反搏穴位注射654-2等均已取得一定效果.中药补中益气汤类及针刺治疗早已证明有效,可继续应用发掘整理.尚应提及的是,禁止吸烟及饮烈性酒,增强机体体质,做保健操,气功等在某些病例均有一定效果 穴位治疗法: 头针(一)取穴 主穴:视区(二)治法 用28号2寸针,快速刺入并推进至所需深度.两侧均刺,然后接通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240次/分,强度以可耐受为度,通电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间隔3~4天,再进行下一疗程(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87例共136只眼,包括原发性,继发性及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显效20只(14.4%),有效56只(40.6%),无效62只(45.0%),总有效率为55.0%.其中以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效果最差.多在第一,二疗程见效,于第三,四疗程效果最佳.本法有一定远期疗效 体针(之一(一)取穴 主穴:新明Ⅰ,球后,风池 配穴:新明Ⅱ,内睛明,瞳子髎,翳明,攒竹,光明,百会,肝俞 内睛明位置:目内眦之泪阜上(二)治法 主穴,每次仅取1穴.可始终用1穴,亦可交替轮用.配穴每次取1~2穴,其中新明Ⅱ,一般与新明Ⅰ相配 操作方法为:新明Ⅰ进针时,应先将耳垂向前上推拉,针尖向前上方呈45度角,快速刺入,缓慢送针至下颌骨髁突后侧面,深度约1~1.5寸左右,耐心寻找满意针感.当针感出现后,即应用热补手法,紧插慢提结合捻转,诱导针感至眼区,以眼球出现热胀闪电感者为佳,施手法1~2分钟,出针,不留针.球后穴选30号2~2.5寸长毫针,速破皮刺入皮下,针尖沿眶下缘略右后上方刺入1.5~2寸左右,待患者觉眼部有酸胀感或有眼球突出感,不加捻转提插,留针10分钟.风池穴以左手按准穴位,右手将针速刺或捻转进穴,针尖宜朝同侧瞳孔直视方向,进针1~1.5寸左右,用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逐步向眼区或前额放射,然后向下插针1~2分深,拇指向前捻转3~9次,即可产生热感,如无热感向眼区放射,可反复进行3~5遍.留针15分钟.新明Ⅱ针尖向额部垂直刺入深度约5~8分深,当出现酸,麻,沉胀感后,应用快速捻转结合提插手法,先以紧插慢提结合捻转之补法运针1分钟,再以均匀提插结合捻转之平补平泻法运针半分钟,最后用紧提慢插结合捻转之泻法运针半分钟,即予出针.内睛明穴用30号毫针沿眶内侧壁直刺,用压针法,轻刺缓压,徐徐进针,至出现针感留针.其余眼区穴,用类似手法.肢体穴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上述穴位,除已标明的,均留针15~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停针5天,再继续下一疗程(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基本治愈:视力恢复1.0以上,或在原视力基础上提高5行以上,或者0.01以下,提高到0.2以上,视野扩大25度以上;显效:视力提高3行以上,或由原视力提高10倍以上,视野扩大15度以上;有效:视力稍有提高,但不及显效;无效:治疗前后未见变化 以上法治936例,共1 680只眼.其总有效率在64.0~88.8%之间[4,5,6,7].其中698例共1 252只眼按上述标准评定,基本痊愈103只(8.2%),显效112只(9,0%),有效586只(46.98%),无效451只(36.0%),总有效率为64.0%.发现采用热补手法促进气至病所者,疗效较为满意 穴位激光照射(一)取穴 主穴:球后,翳明 配穴:内睛明,瞳子Liao,足光明,三阴交(二)治法 每次取1主穴,1~2个配穴.用氦氖激光针灸仪行刺入式照射,将输出功率为2毫瓦的光针和针尖调整至红光集中一点,放入75%酒精内消毒10分钟,再刺入所选穴位,得气后照射10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5例共39只眼,结果:显效11眼,有效19眼,无效9眼,总有效率为76.9% 体针(之二(一)取穴 主穴:眶上穴,接力穴,前额中点透印堂 配穴:太阳,率谷,风池,外关 眶上穴位置:眶上内1/3和外2/3交点处 接力穴位置:枕骨粗隆与耳尖联线中点(二)治法 主穴均取,据症配配穴.眶上穴用2寸针,针弯30度左右沿眶上壁向视神经孔方向刺入1.5寸或1.7寸深,不作手法;接力穴以2.5~3寸毫针向风池方向刺入,进针2.5寸左右,用捻转法,20分钟后再捻转1次;前额中点透印堂用2寸针,进针1.5寸左右,手法同接力穴.配穴常规针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一疗程(三)疗效评价 共治110例164只眼,结果,痊愈12只眼,显效71只眼,有效39只眼,无效42只眼,总有效率74.4%.并发现年龄小,病程短者疗效好穴位注射(一)取穴 主穴:承泣,球后 配穴:风池,大椎,哑门(二)治法 药液:维生素B12(100毫克/毫升),乙酰谷酰胺(100毫克/2毫升 每次选主穴和配穴各1穴.穴位可轮流应用.主穴每穴注入维生素B12 0.5毫升,配穴注入乙酰谷酰胺1~2毫升.注射方法:均用5号齿科针头承泣或球后穴,应先用左手食指将眼球推向上方固定,然后沿眼眶下缘慢慢刺入0.7~1.5寸深,有得气感后,缓缓推入药液.风池穴直刺,略斜向下,深1~1.5寸;大椎直刺,针尖微斜向上;哑门,患者头部微向前倾,针尖对准下颌骨方向,均徐徐刺入1~1.5寸,推入药液.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10天(三)疗效评价 共治48例,均为5~7岁儿童,结果基本痊愈18例(37.5%),有效24例(50.0%),无效6例(12.5%),总有效率为87.5%.其中以脑炎后遗本病者疗效较差。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