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无力是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所致之慢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受累的骨路肌肉极易疲劳,经休息和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后部分恢复.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任何年龄均可罹病,但以10~35岁最多见,亦有中年以上发病者.,肌无力是一种病程长且难治的疾病,它不但给患者带来身体与心理上的痛苦,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 临床上会出现眼睑下垂,复视,斜视,表情肌和咀嚼肌无力,还会引起表情淡漠,不能鼓腮吹气等表现,延髓肌无力则出现语言不力,伸舌不灵,进食困难,饮食呛咳等.本病的病因是全身性的,但影响的肌肉因有所侧重就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肌无力具体的临床表现: 肌无力在各种年龄组均可发生,但多在15-35岁,男女性别比约1:2.起病急缓不一,多隐袭,主要表现为骨骼肌异常,易于疲劳,往往晨起时肌力较好,到下午或傍晚症状加重,大部分患者累及眼外肌,以提上睑肌最易受累及,随着病情发展可累及更多眼外肌,出出复视,最后眼球可固定,眼内肌一般不受累. 此外延髓支配肌,颈肌,肩胛带肌,躯干肌及上下肢诸肌均可累及,讲话过久,声音逐渐低沉,构音不清而带鼻音,由于下颌,软鄂及吞咽肌,肋间肌等无力,则可影响咀嚼及吞咽功能甚至呼吸困难. 肌无力的症状的暂时减轻,缓解,复发及恶化常交替出现而构成本病的重要物征.根据受累肌肉范围和程度不同,一般分为眼肌型,延髓肌受累型及全身型 也有极少数暴发型起病迅速,在数天至数周内即可发生延髓肌无力和呼吸困难,各型之间可以合并存在或相互转变.儿童型重症肌无力指新生儿至青春期发病者,除个别为全身型外,大多局限为眼外肌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