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表现为手足或四肢麻木,可伴有疼痛,无力感.轻者指(趾)端麻木,重者可延伸至整个手掌及足部,四肢,甚至全身.感觉麻木困胀,屈伸不利,运动不灵活,“蚂蚁爬一样”或“针刺样感觉”,部分患者有“袜子“袖套”型异常感觉,自觉皮肤变厚一样,感觉迟钝.不少患者常于夜间睡眠时发作,以至麻醒,或者早晨起床后双手困胀,麻木不适僵硬感,稍作活动后可缓解.以上症状在受寒,劳累后往往加重.伴有神疲乏力,手脚怕凉等表现.个别患者还有一些复杂的异常感觉,脚底如踩棉花或鹅卵石样异常感,或者触物刺痛感,烧灼感,触电感.病程严重可有肌肉萎缩.但多数患者病情初期肢体运动功能可以正常,一般不影响工作生活,化验检查神经系统也无明显损害病变(个别患者肌电图异常).本病呈慢性进展过程,可延续数年至十余年.常见原因;
①糖尿病,②某些西药副作用如痢特灵,甲硝唑,利福平,链霉素等抗菌素以及术后化疗药等;③高血压,高血脂,高粘血症等;
④风湿受寒,关节劳损;5炎症感染,创伤,各类中毒等.指导意见西医西药治疗西医对本症的发病原因并不完全清楚,治疗以对症用药为主,常用药物如下①维生素B1,B6,维生素B12,维生素C,芦丁片,弥可保,甲钴铵,安维胶囊.②静脉输液胞二磷胆碱,6542,丹参注射液等③激素治疗氢化可的松100300mg(或地塞米松515mg)加入510%葡萄糖液静脉点滴,疗程1月左右后,逐渐减量.④地巴唑,辅酶Q10ATP,辅酶A,细胞色素C.西医目前认为本病尚属疑难病,缺乏肯定疗效,相对来说,效果不好,而且副作用较多.生活护理中药治疗《实用中医内科学》对麻木的论述[病因病机]麻木一证属气血的病变,临床上常见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复杂变化.多因气虚失运,血虚不荣,风湿痹阻,痰瘀阻滞所致…总之,麻木一证,以气血亏虚为本,风寒湿邪及痰,瘀为标.麻木病因虽有多端,而其病机皆为气血不能正常运行流通,以至皮肉经脉失养所致.归根结底气血不足,寒气阻滞,血脉不通,气血不能濡养经络是麻木病症的基础病因.[范围]本病是以症状命名的疾病,相类于西医的多种结缔组织疾病(如风湿,类风湿疾病),营养障碍疾病(如维生素缺乏症),代谢及内分泌障碍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等)以及其他疾病(如感染,肿瘤),在疾病过程中所发生的多发性神经炎,及周围神经损害.一些关节劳损性疾病,如腕管综合症,网球肘,颈腰椎疾病等,也常以麻木,胀痛为主要症状.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血管病变,也常以麻木作为主证或兼证.摘选自上海科技出版社《实用中医内科学》第八章气血津液病证,《麻木》篇,P517页.常用中成药王氏消渴止痛片一次6片,一天三次,三个月为一个疗程,疗效显著治疗经验本病首要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气血不活,气血不通!由于气血运行不畅,不能濡养四肢筋脉所致.临床常见有;
气血两虚;风寒湿邪;气滞血瘀,以及关节劳损增生等,影响了全身或局部气血的正常流通,从而出现肢体的麻木,疼痛.素体虚弱或劳伤过度,病后失养等容易引起气血两虚.血虚则血气运行无力.或由于风寒之邪,如受凉,受风,潮湿等因素侵袭身体,寒凝则血滞,血行不畅致生麻木.身体肥盛之人(多见于“三高”人群),过食油腻厚味,致使血液粘稠,血管硬化,血流缓慢,血液循环不良,造成人体组织器管供血不足,从而出现麻木.本专科采取益气活血,疏通筋络的方法配方用药,临床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本专科治疗经验人体只有气血旺盛,血气才能运行流畅,气血足则筋脉得养.气血旺则阳气盛,风寒之邪自散,血脉自通,瘀滞自除,此为治本之法.所以,一定要理解中药治疗的意义,中药并非直接消除麻木,那样是无法取得实质性疗效的.很多人在治疗时习用天麻,杜仲,全蝎,蜈蚣,乌蛇,地龙等药,一味地治麻木,片面地活血化瘀,这种方剂效果不好,治不了根本.本专科中药以补养气血,调理气血为主,扶助人体元气“正气旺盛,气血自通”这是用药的关键.附本专科中药主要组方;
党参黄芪红花鸡血藤三七西洋参龟板红景天当归炮山甲等二十三味.本方有促进损伤神经恢复的良好效果,对各类神经炎,关节劳损,颈腰椎病等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有显著疗效,其作用远远超过西药维生素,神经营养剂,同时本方温补气血,疏通经络,具有补气养血全面调理人体脏腑机能的作用。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