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权威问答 > 过敏性咳嗽食疗
患者提问

过敏性咳嗽食疗

你好!医生,我想问一下过敏性咳嗽食疗的方法。我的一个亲戚患有过敏性咳嗽。他的家人尝试了很多方法,但没有很好的效果。我就想帮他问问过敏性咳嗽食疗好吗?希望能得到医生们的指点。谢谢了!
提问时间:2020-04-03
医生回复
  • 赵宇
    赵宇 副主任医师
    三甲齐齐哈尔中医院 中医科

    建议:过敏性咳嗽的致病因素和诱发因素致病因素:特应性素质等:1、易感过敏性咳嗽的遗传基因;2、产生高IgE的倾向;

    3、妊娠期的不良因素(饮食和环境);4、性别;5、种族;6、出生时体重吸入性变应原:1、花粉;2、室内尘土;3、尘螨;

    4、霉菌;5、动物皮毛;6、蟑螂;7、羽毛、8、食物等呼吸道感染:1、病毒;2、细菌室内空气污染和有害气体:1、化学气体(包括油漆、苯、甲醛等装饰材料的气味);

    2、含有DDV等各种化学杀虫剂;3、烟雾(包括香烟雾、油烟、煤烟和蚊香烟雾)职业性因素:1、动物蛋白;2、植物蛋白质;

    3、无机化合物;包括金属盐类4、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二异氰酸酯类和酸酐类);药物因素:1、阿斯匹林类;2、易过敏药物;

    3、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变应原:同上诱发因素:呼吸道感染:1、病毒;2、霉菌;3、细菌;4、支原体有害气体:除以上外还有冷干空气职业性因素:同上食物因素:1、易过敏性食物:2、过咸或过甜食物:3、食物添加剂4、刺激性饮食如饮酒、辛辣食物;

    5儿童的喂养方式药物因素:同上空气污染:1、室内空气污染;2工业废气和烟雾,如二氧化硫等运动或换气过度:1、剧烈运动;

    2大笑或儿童过度哭闹气候的改变:1、气压;2、季节;3、温度;4空气湿度地理因素:如移地居注出差等其它疾病的影响:1、胃食道反流;

    2、鼻炎和鼻窦炎精神因素:忧郁、生气、精神紧张和恐慌等内分泌因素:月经、妊娠等社会和家庭因素:如经济压力、婚姻破裂等综述这里主要谈谈父母都关心的治疗:目前医学界对过敏性咳嗽的治疗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由于过敏性咳嗽与哮喘的本质相同,所以治疗方法也基本等同于哮喘的治疗。

    舌下脱敏治疗舌下脱敏,舌下脱敏治疗是利用过敏原的提取物滴入舌下,使呼吸道粘膜产生耐受性,从而减轻或控制过敏症状,到达脱敏治疗的目的。

    其临床特点在于:全球发展最快的脱敏治疗(即特异性免疫治疗或免疫治疗)方法,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对症对因的理性化治疗方案。

    标本兼治:根本性治疗过敏性疾病,起效显著,脱敏彻底;克服传统的激素类化学药物只在疾病发作时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的局限性,且随着服用时间的延长,具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可能产生一定的耐药。

    安全性高:全球范围内,使用30年未发生严重副作用,最大程度保障了脱敏治疗的长期用药安全性;避免注射型脱敏疗法可能引起的全身性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从而减轻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心理负担。

    对尘螨引起的过敏性哮喘患者经过舌下尘螨免疫治疗3到9个月后,可减少哮喘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吸入剂量、降低气道反应性和改善肺功能指标,在治疗前后体内免疫学指标也有改变,包括血清IgG4水平上升,T过敏性咳嗽食疗h2/Th1细胞比值改善等。

    由于是通过舌下给药,通常不会产生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极少数患者偶有轻度皮疹或轻度腹泻,停止治疗或减量即可恢复。

    舌下脱敏治疗的机制是因为舌下粘膜有极多的朗格罕细胞,通过吸收微量尘螨变应原后将其加工转变成螨多肽信息,通过提呈给Th0细胞,使Th0细胞向Th1细胞转化,阻止变态反应的发生。

    脱敏贴治疗医院用注射脱敏,是将过敏原制成一定浓度的浸出液,并以逐渐递增剂量及浓度的方法,反复给病人注射人工制备的特异性抗原,从而达到逐渐诱导病人耐受该抗原而不产生过敏反应的方法。

    纳米脱敏疗法是在注射脱敏的原理上,改变给药途径,通过经皮渗透进入体内。在包载的多种过敏原干粉中,加入Tio2(二氧化钛)纳米微晶并配以远红外垫圈。

    Tio2(二氧化钛)纳米微晶在光和远红外线的催化下,能有效分解过敏原干粉中的有机物,产生游离小分子抗原;同时,Tio2(二氧化钛)纳米微晶在光催化下又能分解发皮肤角质层蛋白,使上皮组织间隙增大,有利于促进小分子抗原过敏性咳嗽食疗续不断并最大程度渗透皮肤进入人体。

    机体在这些抗原的长期连续刺激下逐渐产生免疫耐受,对再接触过敏原不产生反应,达到机体完全脱敏的目的。脱敏治疗的发展历程1909年,Noon用自动免疫法治疗花粉性鼻炎获得成功,开创了免疫治疗新纪元。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免疫治疗显示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自从上世纪80年代起,由于英国发生了数例由于注射免疫治疗制剂而死亡的病例,导致有关政府机构下令全面禁止免疫治疗。

    1986年Scadding和Brostoff首次利用舌下脱敏疗法(即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成功治疗变应性鼻炎,让人们对免疫疗法重新燃起了希望。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确认I型变态反应疾病的免疫治疗是有效的,并认为如条件具备,应尽早应用,免疫治疗得以重新推广。

    1993年,欧洲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EAACI)指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可能是一种潜在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1998年《WHO变应原免疫治疗意见书》意见书指出脱敏治疗是唯一可能根治过敏性疾病的方法的观点,并正式推荐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舌下脱敏的治疗已得到大力推广,而皮下注射的免疫治疗方式则由于其潜在的危害而渐渐淡出主流医疗方案。

    2001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ARIA)肯定了高剂量变应原的舌下脱敏治疗(至少是皮下注射免疫治疗累积剂量的100倍)对儿童及成人治疗的安全性。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认可SLIT为治疗某些变应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变应性鼻炎等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建议平时尽量不要接触过敏源。

    如果情节严重请及时就诊,望您早日康复!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