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胆管良性狭窄

胆管良性狭窄

概述

指胆管损伤和复发性胆管炎所致的胆管腔瘢痕性缩窄,可由医源性损伤、腹部外伤和胆管结石、感染引起,受累胆管因反复炎症、胆盐刺激,导致纤维组织增生,管壁变厚、胆管腔缩窄。进而出现胆道梗阻,感染的病理和临床表现。

医源性胆管狭窄是指因手术损伤或与手术有关因素(如手术致胆管血供障碍、胆汁渗漏、炎症等)造成的术后胆管狭窄。近年由于B超的广泛应用及胆囊切除术,特别是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普遍开展,医源性胆管狭窄的病例有明显增加趋势,已引起中国外科界的日渐重视。

病因

由医源性损伤,腹部外伤和胆管结石,感染引起。

检查

1.病史

有胆道,上腹手术(外伤)史,或反复发作胆管炎史,

①术(伤)后24小时内出现梗阻性黄疸,或引流口溢出大量胆汁,或术(伤)后早期无症状,数周至数年后有间断性上腹钝痛,发冷发热,黄疸,大便灰白等,

②急性发作时可有夏科三联征,

③慢性者则有长时间黄疸,不规则热型,发热后黄疸加深,胆汁性肝硬化,或有胆管炎而无黄疸,严重者病情发展快,迅速恶化,出现ACST,败血症等。

2.体征

①发作期上腹压痛,

②黄疸,

③肝肿大,压痛,

④可有门脉高压症的征象等。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1.胆囊炎

2.胆管炎

预防

胆管良性狭窄西医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大多数损伤性胆管狭窄的病例,胆管-空肠吻合术是远期疗效最为 确切的胆道重建术式。保留Oddi括约肌的胆管修复手术包括胆管对端吻合和自体带血管蒂的组织瓣修复术。对于胆总管中段的局限性狭窄、胆管壁及周围组织瘢 痕增生轻、近远端胆管口径差异较小的患者也可以采用狭窄段胆管切除后胆管对端吻合术。对于狭窄段较长的胆管切开后,局限性胆管缺损可以考虑用自体带血管蒂 的组织瓣进行修复,适用的替代性组织包括胃浆肌瓣、空肠浆肌瓣、脐静脉瓣和胆囊瓣。但由于缺乏大宗病例的长期随访结果,这种修复技术的确切治疗价值尚待进 一步评估,需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对于难以重建的肝段或肝叶胆管损伤以及继发区段性肝坏死、肝脓肿或肝管结石病例,可将病变胆管与受累区段肝脏一并切除。对于复杂胆管损伤后继发胆汁性肝硬化造成终末期胆病的患者,肝移植可能是惟一有效的手段。  

内 镜和介入技术在医源性胆管损伤诊治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是对于损伤性胆管狭窄或手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采用狭窄段胆管球囊扩张或支架支撑并不能获得满意的长 期疗效。只有少数没有组织缺损的轻微胆管损伤,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和放置支架可以作为其确定性治疗方法。内镜和介入技术在损伤性胆管狭窄治疗中最重要 的价值是作为辅助性治疗手段用于确定性手术前控制胆漏和感染以及手术后复发性胆管狭窄的处理。

术前的准备

所有患者均应手术治疗,对少数全身情况差者宜先积极非手术治疗(见胆管结石与胆管炎),以作好术前准备。   

1、对早期新鲜胆管伤,狭窄段不长,可对端吻合,支撑引流1年以上,但远期效果多不满意。不能对端吻合者,条件允许,可行各种类型的胆肠吻合,但以胆管-空肠Roux-Y吻合多用。   

2、对损伤性狭窄的晚期患者或胆道炎症所致的原发性胆管狭窄者,也行胆肠吻合术,解除胆道梗阻(见胆管结石与胆管炎)。   

3、对肝门处狭窄,尤其是双侧肝管开口狭窄,应解剖肝门,显露狭窄处以上2cm肝管,或作肝方叶部分切除显露。切开时应跨过狭窄上下端,必要时予以整形,扩大胆管腔,甚至需要切开胆(肝)总管、左或(和)右肝管,与Y型空肠侧-侧或端-侧吻合,要求尽可能取净近端胆管内结石,提高手术效果。   

4、肝外胆管狭窄者,可用带血管蒂游离空肠或胃片予以修复。   

5、对原发性胆管狭窄、肝脏病变局限、严重者,可行肝部分切除,常为肝左外叶切除。   

6、如多处病变、伴有结石、肝实质损害严重,单纯胆肠吻合不能达到目的时,则需采用上述联合手术。   

7、极少数确定性修复不可能时,狭窄段可用U形管长时间支撑固定,或采用各式气囊导管扩张狭窄段胆管。

胆管良性狭窄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