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肾病指尿路尿液流通障碍,产生后向压力,影响肾实质的正常生理而导致的肾脏病变。梗阻程度有完全性和部分性;范围有双侧性和单侧性;时间有急性突然发生和缓慢渐进性发生;部位有上尿路和下尿路;上尿路在输尿管-膀胱连接点以上(输尿管,肾盂,输尿管-肾盂连接处);下尿路位于输尿管-膀胱连接点以下(尿道,膀胱颈,膀胱-输尿管连接处)。肾脏受到的影响与梗阻程度和时间有关,早期去除梗阻可使病变消失,晚期则使肾功能永久性丧失而不能逆转。
梗阻性肾病为肾衰常见病因,临床表现不一,可急性危急,也可慢性渐进性或基本无症状;完全视引起梗阻的病因,梗阻的时间长短,急性或慢性,部分性或完全性,单侧或双侧性以及并发症而出现不同表现。
1.尿量变化:少尿,无尿或多尿,多由双侧性完全性梗阻引起,下腹及腰部疼痛并有急性肾衰表现,部分梗阻时则可引起多尿,间歇性梗阻则可反复出现少尿或无尿,紧接着出现明显多尿,尤其出现在以往有如下病史者,盆腔手术误扎输尿管;盆腔恶性肿瘤蔓延扩展侵及输尿管,新近输尿管移植术;长期膀胱颈梗阻,新近回肠膀胱改建术;留置导尿管未冲洗,新近逆行造影术。
2.膀胱症状:排尿迟疑,尿流细,力弱,终末点滴,尿频,夜尿,尿痛,尿潴留,为下尿路梗阻症状,发生在尿道狭窄,前列腺肥大,神经性膀胱,前列腺或膀胱肿瘤侵及膀胱颈。
3.疼痛:疼痛可为尿路梗阻突出症状,严重者呈肾绞痛,疼痛程度急剧,向外阴和腹股沟放射,患者伴有肠麻痹,状如急腹症,单侧性梗阻位在输尿管-肾盂连接点,或输尿管可无痛,或腰部钝痛发生在进水和应用利尿药,排尿时出现腰部,胁腹部疼痛为膀胱-输尿管反流现象。
4.肿块:长时间尿路梗阻可使肾脏增大,肾盂积水,在胁腹部出现肿块,在儿童尤其明显,正常肾盏和肾盂内尿量仅5~10ml,尿路持久梗阻后,梗阻上部扩大,肾盏肾盂显著增大,肾髓质破坏,皮质呈硬化薄层。
5.慢性肾衰:慢性缓慢进行的双侧性梗阻可首先以慢性肾衰表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水肿,以往无肾脏病病史,尿检又无明显异常的尿毒症患者应考虑慢性尿路梗阻病因,患急性或慢性肾衰者出现肉眼血尿应考虑肿瘤,结石或血块引起尿路梗阻所致。
6.肾小管功能缺陷:由于尿路梗阻时发生的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水和钠在小管内重吸收减少,引起多尿,失水,失盐,肾性尿崩症表现,口渴,多饮,由于失水,循环容量不足,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亦可出现高血钾,高血氯性肾小管性酸中毒。
7.尿路感染:对难治,反复发生尿路感染者,应考虑有否尿路梗阻或其解剖结构异常,对男性尿路感染患者更应疑及尿路梗阻,位在膀胱以下的梗阻,最易发生菌尿,膀胱内潴留尿有利于细菌繁殖,有尿潴留扩张的膀胱,对细菌免疫抵抗能力减弱。
8.高血压:急性或慢性高血压,单侧性或双侧性肾盂积水可伴有高血压,在双侧性肾盂积水中,水钠潴留,高血压为容量依赖性,在单侧性尿路梗阻,梗阻侧肾静脉肾素水平升高,去除梗阻后血压下降,肾静脉内肾素水平恢复正常,高血压为肾素依赖性。
9.红细胞增多症:肾盂积水可伴发红细胞增多症,在单侧性梗阻中发现血浆促红素水平升高。
10.新生儿腹水:在双侧性尿路梗阻的新生儿发现腹水,多见于患有尿道瓣的男性新生儿。
诊断时首先确定是否有梗阻性肾病,而后查明其梗阻的病因,病变部位,程度,有无感染以及肾功能损害的情况。
病史中应了解以往手术史,服药史,妇科和肠道疾病史,膀胱症状及尿量变化,体检应注意胁腹部肿块,下腹部膀胱涨大,并行直肠指检和盆腔妇科检查,为了明确梗阻部位和范围,需要动用以上各种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超声波,核素肾图检查,如有相应改变可明确诊断。
梗阻性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幼儿,儿童,成人,老年人,在肾脏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应经常想到它,因为肾功能的损害和恢复与梗阻程度,部位,病因及梗阻久暂有关,因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但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又至关重要,关系到治疗结果和病情恢复。
梗阻性肾病应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肾脏疾病相鉴别,如狼疮肾病等,另外,各种尿路梗阻性肾病相互之间应进行病因方面的鉴别诊断。
梗阻性肾病西医治疗
梗阻性肾病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点
1、去除危及生命的病症
(1)革兰阴性败血症:在严重部分或完全性梗阻并发肾盂肾炎发热时,应作血和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药敏试验,并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积极抗感染治疗。
(2)急性肾乳头坏死:常由梗阻并发的肾盂肾炎引起,此种情况肾组织可迅速被破坏,患者可出现急性肾衰竭,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必要时紧急手术解除梗阻。
(3)急性或慢性肾衰:当发生高血钾,酸中毒,抽搐,昏迷或心包炎时,需要先进行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然后采取措施去除梗阻。
(4)梗阻后利尿:引起严重电解质紊乱和体液容量缩减及低血压时,需紧急予以纠正。
2、解除梗阻和治疗并发症以保护肾功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肾功能恶化并使肾功能恢复。外科手术减低肾内压力,纠正解剖结构异常;控制尿路感染,治疗其他并发症如高血压;谨慎随访梗阻是否复发并予以防治,对保护肾功能均属重要措施。
3、明确引起梗阻的原因并给予特殊治疗:采用膀胱导管,肾切开,肾盂切开,经皮输尿管手术和耻骨上膀胱手术去除梗阻,使尿路畅通。在不能去除梗阻病因时,通过输尿管回肠吻合术,转移尿流。有时需考虑梗阻肾切除术。
进行以上治疗需要肾内科和泌尿外科医师合作,去除梗阻原因不但需外科手术,亦需要肾内科明确梗阻原因,积极治疗并发症,监护肾功能。具体方法如下:
(1)外科治疗:严重的双侧性肾梗阻应立即给予手术解除梗阻,已伴有肾功能衰竭者术前做透析治疗。新近的梗阻(几周内),手术解除梗阻后可望GFR在1~4周逐渐恢复,较长时期的梗阻肾功能丧失,常不能逆转。
①肾盂梗阻:先天性肾盂输尿管梗阻,有疼痛症状及反复感染或肾功能进行性减退者,应作手术修正以去除梗阻原因,如异位血管,肾盂整形修补术。阻塞肾盂-输尿管连接点的结石应手术切除。
②输尿管梗阻:肾结石为输尿管梗阻最常见原因。结石<5~7mm可望自行排出,一般不需手术治疗。到达输尿管下端的结石可试用膀胱镜取石。位在输尿管上部的结石,需切开输尿管取石。放射科和泌尿外科医师合作经皮切开肾脏或输尿管,通过内镜直窥下取除结石。较大结石(7~15mm大小的结石)可用体外震波碎石治疗,碎块可在2~3个月内自动排出体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输尿管梗阻、结核狭窄,由肿瘤或后腹膜纤维化产生的外来压迫,常须根据原发病进行更广泛的手术治疗。
③下尿路梗阻:膀胱颈或尿道梗阻引起严重排尿困难,肾功能减退,反复尿路感染应予手术治疗。由神经性膀胱或盆腔恶性肿瘤梗阻引起的严重膀胱功能障碍可作回肠输尿管吻合术,转移尿流。
④肾切除:单侧性梗阻肾严重损伤,功能减退不能逆转,合并肾盂肾炎反复发生且对治疗无效者,可考虑作肾切除术。手术解除梗阻失败或无效,感染又引起革兰阴性败血症者,术前经过测定证明该肾已无正常肾功能的亦可考虑作肾切除。
(2)内科治疗:
①水、电解质处理:慢性部分性尿路梗阻及肾小管功能障碍者可出现大量水、氯化钠、碳酸氢钠丢失,需要补充氯化钠、碳酸氢钠和水。严重部分或完全性梗阻解除后发生的梗阻后利尿亦需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时补充丢失的氯化钠,碳酸氢钠,水和钾。视病情口服补充或静脉滴注0.45%的氯化钠溶液,同时需要补充钾。应定期监测尿量及电解质含量,随时调整补液量和补液内容。
②尿路感染:急性尿路感染应根据尿细菌培养、药敏选用抗生素,而且要选用在肾脏和尿液内浓度高的抗生素,并持续用3~4周。应在尿培养报告前即选用抗生素,待报告后再作调整。对需用器械检查或治疗尿路梗阻者,在术前1h或术后2~3天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发生。
③其他并发症:伴发高血压时需用降压药,发生肾衰时应用透析治疗,对已发生终末期肾衰
者可考虑作肾移植,但常需先作病肾切除和去除感染病灶。
④长期随访观察:对已应用手术治疗的患者和慢性梗阻患者应长期随访,定期做临床检查如尿常规,尿培养,定期肾功能测定和放射性核素、X线等。
⑤肾积水的治疗:原则是解除梗阻,并尽可能保护肾功能。如梗阻尚未引起严重的不可恢复的病变,在去除病因后,可获得良好效果。手术方法取决于病因的性质,如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可作肾盂成形术,也可作狭窄段扩张或内切开,外或内支架引流,肾、输尿管结石可行碎石或取石术,这些手术近年来可用内腔镜进行,术后肾积水及肾功能会有所改善。若感染较重、肾功能不全、少尿等情况危急或病因暂不能去除时,应在梗阻以上部位先行引流,待情况好转后再行去除病因的手术。如梗阻的原因无法去除时,肾造瘘则作为永久性的治疗措施。如肾积水严重、剩余的肾实质过少、感染严重,且对侧肾功能良好时,可切除病肾。
梗阻性肾病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预后
尿路梗阻病人早期确诊并用药治疗或经手术去除梗阻因素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得以解除,如梗阻时间不长又无并发症,近期疗效满意,预后良好。如形成梗阻的病因未得到认真、及时和积极的诊治,又有严重并发症发生则预后不良。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