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骨雅司病

骨雅司病

概述

雅司病(yaws)是由雅司螺旋体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为热带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是表面类似杨梅的皮肤损害,晚期可致皮肤及骨骼破坏而毁容,通过皮肤直接接触传播,尤其肤外伤或裂口处接触而更易感染,但性接触不传染,故不属性病,无遗传性。不侵犯重要的内脏及中枢神经系统,以累及皮肤为主,晚期可侵犯骨骼,青年及儿童较多见。本病流行于中非,南亚,南美等热带地区,在我国南方地区有少数病例发生,但目前已基本绝迹。

病因

病因学

病原为雅司螺旋体,形态极似梅毒螺旋体,感染后产生的血清抗体反应亦难以与梅毒血清反应区别,但感染力较弱。

 

检查

潜伏期多为3到5周,临床过程可分为三期:

1.第一期称母雅司期,接触皮肤部位出现红色小斑丘疹,继而可发展成高于皮肤面约2~6cm,表面潮湿并覆有深褐色痂皮,痂皮脱落后成为深红色肉芽,表面凹凸不平似杨梅,局部柔软无浸润,自觉痒和疼痛。多于6个月内自行愈合,留下萎缩性瘢痕或色素减退斑。

2.第二期称雅司疹期,母雅司出现后的1~3个月,母雅司尚未愈合,又出现广泛的与母雅司相同的皮疹(即子雅司),病期可长达6个月至3年,初起时可伴发热、全身酸痛及食欲不振。雅司多终于此期。皮肤病变多为溃疡性丘疹,直径可达10cm以上,愈合后形成疤痕,皮肤病变多位身体外露部分如面,四肢,小儿臀部等,而会阴部很少见,而且粘膜多不受损,本期可侵犯骨骼,为骨膜炎及骨突改变,以骨增生为主,可侵犯整个骨干,骨膜下新骨形成,致骨干增粗,在第二期雅司病中多发生广泛性骨膜炎改变是典型的表现。

3.第三期称结节溃疡型雅司或晚期雅司,一般于感染后6~10年发病,雅司病大部分病变终止于第二期,发展到第三期较少,在第三期并发骨关节病变的约为10%~20%,主要表现为皮肤溃疡增大变深及溃疡下骨质破坏,皮质骨外缘被破坏时,其边缘呈不规则的骨缺损,若在内缘破坏,则表现为多发的囊状骨密度减低的透明区,而骨破坏周围骨质增生,骨膜反应则较轻或无,局部溃疡愈明显,则骨质破坏愈重,在颅骨的病变多呈周围有骨硬化而中心呈囊状破坏区的表现,在胫骨则以骨质增生及骨膜增生为主,伴髓腔狭窄,外观呈“腰刀样”改变。

诊断

诊断

诊断时应详细了解病史,仔细注意及分析临床表现,在溃疡渗出物中涂片检查找到雅司螺旋体即能确诊,病前有与病人密切接触史,或流行区居住史,具典型皮疹,诊断不难,一,二期损害可查螺旋体,发病1~2月后血清VDRL或USR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主要应与梅毒鉴别,二者传播途径不同,分别为皮肤接触和性传播;病变部位不同,梅毒硬下疳在外生殖器,二期梅毒疹为斑丘疹,此病母雅司多在身体暴露部位,二期雅司为杨梅状结节。各期雅司皮疹均无浸润且柔软,亦是与梅毒的重要鉴别点。

 

预防

骨雅司病西医治疗

首选药物为长效苄星青霉素G,亦可用普鲁卡因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四环素或多西环素治疗,孕妇和儿童则应用红霉素或氯霉素治疗。治疗后常需数周至数月才能痊愈。

骨雅司病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