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状骨形状特殊,掌侧宽背侧窄。近端与桡骨形成关节,远端与头状骨、一小部分钩骨形成关节,桡侧与舟骨、尺骨与三角骨形成关节。脱位后完全移向掌侧,月状骨的血运,来自前韧带和后韧带。主要表现为腕部肿胀。使患者双手握掌,当月骨脱位时,该侧第3掌骨头有明显的短缩。腕部活动受限,手指屈曲困难,腕关节不能背伸,掌腕横纹处有压痛,并可触到脱出的月骨。
脱位多由间接外力引起,手掌着地摔伤,腕部处于极度背伸位,外力自上而下之重力与自下而上的反作用力,使桡骨远端诸骨与头状骨相挤压,桡骨与头状骨之间的掌侧间隙增宽,头状骨与月骨间的掌侧韧带与关节囊破裂,月骨向掌侧脱位。如月骨留于原位,而其他腕骨完全脱位时,即称为月骨周围脱位。
本病主要表现为腕部肿胀,使患者双手握掌,当月骨脱位时,该侧第3掌骨头有明显的短缩,腕部活动受限,手指屈曲困难,腕关节不能背伸,掌腕横纹处有压痛,并可触到脱出的月骨,腕部向尺偏,叩击第4掌骨头时,有明显的疼痛,正中神经亦可受压而致手掌桡侧麻木。
诊断
有手掌部外伤史 查体可见腕部肿胀,变短,活动受限,可伴有正中神经卡压征 摄X线片检查可提供确诊的依据,X线正位片可见腕骨排列紊乱 头状骨与 月骨影重叠。舟月间隙增大 舟骨长轴变短 呈皮质环征或舟骨旋转;月骨脱位失去四边形结构 呈三角形影,X线侧位片出现月骨周围背侧脱位 第3掌骨,头状 骨与月骨,桡骨失去正常共轴线关系 第3掌骨及头状骨的轴线位于月骨及桡骨轴线背侧 在此基础上当月骨向掌侧倾斜时 提示为动态性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月骨 掌侧脱位时可见第3掌骨,头状骨,桡骨共轴承关系不变 而月骨位于以上诸骨轴线掌侧。
本病要注意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与月骨周围背侧脱位伴舟骨骨折的鉴别。
(1)二者鉴别要点是舟骨近侧部骨块与月骨的关系 如果与月骨关系保持不变 则为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 否则为月骨周围背侧脱位伴舟骨骨折。
(2)舟骨,头状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与舟头综合征的鉴别 前者头状骨近侧骨块及舟骨近侧骨块与月骨关系保持不变 而其余腕骨均向背侧脱位;而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 脱位腕骨因反弹而复位 头状骨近端出现了旋转 故头状骨近端复位困难且血运严重受损 需手术复位及重建血运。
月骨脱位西医治疗
新鲜月骨脱位:
对1、2型脱位,应尽早手法整复。向远侧牵拉患手,腕关节背伸,再将月骨压回原位。将腕关节在掌屈45℃位固定1周后再将腕关节放平固定2周。除去外固定后练习活动。对第3型脱位,因前后韧带已断裂,血运完全丧失,可能发生坏死,宜早行切除术。月状骨周围脱位,手法整复不困难,术后处理同前。
陈旧性月骨脱位:
对1、2型脱位伤后3~4周者,手法复位,不易成功。应行切开复位。术后处理同前。术中如发现软骨已有退行性变时,则应切除。固定数日后即可开始活动。对第3型脱位者,则应予以切除。
月骨脱位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