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非冻结性冷伤

非冻结性冷伤

概述

非冻结性冷伤,是在10℃以下至冰点以上的低温、潮湿条件下所造成的冷伤,如冻疮、战壕足、浸溃足等。发生冻疮后,局部表皮存在者可涂冻疮膏,每日温敷数次。有糜烂或溃疡者可用含抗菌药和皮质激素的软膏,也可用冻疮膏。战壕足、浸溃足除了局部处理,宜用某些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中药以改善肢体循环。发病往往不自觉,常待足,手等部位出现红肿始能察觉,得温时有痒感或刺痛,可起水泡;水泡去表皮后创面发红,有渗液;并发感染后形成糜烂或溃疡。

病因
暴露于冰点以上低温的机体局部皮肤,发生血管收缩和血流缓慢,影响细胞新陈代谢。待局部皮肤达到常温后,血管扩张、充血且有渗出,反应较大者在表皮下有积液(水泡)。有的毛细血管甚至小动、静脉受损后发生血栓,而后引起一些组织坏死。
检查

手、耳、足等部位的冻疮发生在不知不觉中,直至出现症状才察觉,先有皮肤苍白、发麻,继而红肿、疼痛、起水而且治愈后可能对寒冷敏感,患足有疼痛、发麻、苍白等反应。局部皮肤红肿,温暖时发痒或刺痛。较重者可起水疱,水疱去表皮后创面有渗液,并发感染后形成糜烂或溃疡。好转后皮肤消肿脱屑,可能有色素沉着。治愈后遇相同的寒冷环境,冻疮可再发。战壕足、浸渍足等的病变比冻疮较重,疱破创面渗液,可并发感染,治愈较慢。

诊断

非冻结性冷伤常有个体易发因素,故并非在相同条件下的人们都一律发病,冻疮又易复发,可能与患病后局部皮肤抵抗力降低有关,有的上战壕足,浸渍足治愈后,再遇低温时患足可有疼痛,发麻,苍白等反应,甚至可诱发闭塞性血管病。

预防

非冻结性冷伤西医治疗

发生冻疮后,局部表皮存在者可每日涂冻疮膏,温敷数次。有糜烂或溃疡者可用含抗菌药和皮质激素的软膏,也可用冻疮膏。战壕足、浸溃足除了局部处理,宜用某些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中药以改善肢体循环。

非冻结性冷伤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