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乳头状瘤(papilloma of external auditory canal)是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良性肿瘤,是其鳞状细胞或基底细胞长期受刺激增殖的结果。外耳道乳头状瘤多发生于外耳道外段皮肤,系上皮层特别是基底细胞层增殖的结果。我国南方较多见,好发于男性,病理改变与发生与其他部位皮肤上者相同。本病恶变发生率2%左右。
动物实验已经证实病毒感染可引起上皮局部增生、致发病。感染而发病者可充血肿胀成肉芽状。挖耳可能是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
慢性刺激(30%):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的脓液、异物长期存留和经常挖耳朵等慢性刺激。主要是鳞状细胞或基底细胞长期受刺激增殖的结果。
肿瘤早期多无症状,充满外耳道时阻塞感,痒感或听力减退,常有挖耳出血或挖出“肉块”样物者,伴继发感染时可有耳痛,流脓,检查可见外耳道有大小不等的单发或多发,表面粗糙不平,带蒂或无蒂的棕黄色肿物,触之较硬,有感染者可充血肿胀呈肉芽状,有局部血循环障碍者可呈黑色,能部分自然脱落,增殖迅速者可侵犯中耳和乳突,偶在耳廓后下形成瘘管,本病有恶变倾向,应注意检查耳周围有无肿大淋巴结。
1、无感染的小肿瘤依据其外观可诊断,多数应靠病检。 与耵聍相鉴别。
2、据患者的病史和耳部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肿瘤的病理活检可确诊。
3、应注意与外耳道癌肿及病毒性扁平疣等鉴别,以肿瘤组织的病理活检为准。
外耳道乳头状瘤西医治疗
手术治疗为主。在局部麻醉下行肿瘤切除术;有继发感染者应先控制感染,消除炎症后再行手术切除;肿瘤较大且基底较广者术后需植皮修覆创面。如病变已侵入中耳乳突应行乳突根治术,有恶变者行术后放疗。切除范围不彻底者易复发,术后可用硝酸银、鸦胆子油、25%八角莲酯酊或干扰素涂布创面减少复发风险。
外耳道乳头状瘤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