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结膜干燥症

结膜干燥症

概述

结膜干燥症是一种主要由于结膜组织本身的病变而发生的结膜干燥现象,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正常情况下,泪腺和结膜杯状细胞分泌的泪液使结膜经常保持湿润,一旦上述的滋润机能遭到破坏,即出现结膜干燥症。结膜干燥就可分上皮性结膜干燥症和实质性结膜干燥症。 临床上应用鱼肝油滴眼,同时应用抗生素溶液及眼膏,以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角膜溃疡及角膜软化。

正常情况下结膜角膜表面覆盖有由睑板腺分泌的油脂层,其下为泪腺分泌的水样液层,最内层为杯状细胞分泌的粘液层,这三层共同形成一层保护及湿润结膜的泪膜,当结膜上皮细胞层和结膜下组织因病变而被破坏,如严重沙眼瘢痕,白喉性结膜炎,结膜天疱疮,结膜化学伤或热烧伤,X线照射后,由于广泛瘢痕形成,使泪腺导管被瘢痕所阻塞,副泪腺及结膜杯状细胞被破坏,以致泪液和粘液不能湿润眼球,此外,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眼睑闭合不全,使结膜和角膜长期暴露也可发生干燥。

病因
吸收不良(35%):

如消化不良,胃肠炎,痢疾等都可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而维生素A的缺乏可又造成肠壁上皮的病变,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消耗量过多幼儿时期身体生长发育较快,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较大,当患麻疹,肺炎,百日咳等病时维生素A的消耗量增加。

维生素A缺乏(30%):

成人维生素A缺乏偶见于长期患严重胃肠道消化性疾病,维生素A吸收不良,肝肺疾病:如肝硬变,肝癌晚期,由于肝脏功能严重损害,造成脂肪吸收不良而引起脂溶性维生素A缺乏。

分泌异常(20%):

正常情况下结膜角膜表面覆盖有由睑板腺分泌的油脂层,其下为泪腺分泌的水样液层,最内层为杯状细胞分泌的粘液层,这三层共同形成一层保护及湿润结膜的泪膜,当结膜上皮细胞层和结膜下组织因病变而被破坏,如严重沙眼瘢痕,白喉性结膜炎,结膜天疱疮,结膜化学伤或热烧伤,X线照射后,由于广泛瘢痕形成,使泪腺导管被瘢痕所阻塞,副泪腺及结膜杯状细胞被破坏,以致泪液和粘液不能湿润眼球,此外,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眼睑闭合不全,使结膜和角膜长期暴露也可发生干燥。

检查

球结膜干燥失去光泽和弹性,透明度减低,当患者睁眼暴露结膜数秒钟后,则干燥更为明显,如果此时在球结膜上刮片检查可发现上皮细胞的角化颗粒与大量干燥杆菌,随后结膜活动性及弹性较差,在眼球转动时睑裂部球结膜出现与角膜缘平行的皱褶,在睑裂部角膜缘的两侧球结膜出现银白色泡沫状的三角形斑,基底向角膜缘,表面干燥不为泪液湿润称之为干燥斑(Bitot斑),开始只是很少数的微小泡沫散发在结膜表面,断而成片状灰白色,由椭圆形变为三角形,结膜色素增生也是本病的早期表现,最初见于下穹窿部,在翻转下睑时,在下穹窿部结膜及半月皱襞处,最后在上穹窿部亦可出现浅棕色色素沉着,病愈后结膜干燥首先消失,但色素增生消失较慢。

早期结膜杯状细胞消失,上皮细胞呈玻璃样变性,有时可见色素沉着;后来上皮细胞变平增厚,细胞核消失,呈角化改变,干燥斑内含有睑板腺分泌物,上皮碎屑,脂肪等,或有干燥杆菌。

早期结膜表面暗淡无光,组织变厚并趋向角化,以致外观如干燥的皮肤样,虽有眼泪也不能使其湿润,皱缩,干燥,角化的结膜上皮造成难以忍受的干燥感和怕光等痛苦,在结膜变化的同时,角膜也受累,开始上皮层干燥,混浊,导致视力下降甚至丧失。

对于睑外翻,眼睑缺损,突眼而使眼睑闭合不全时,可引起局部性结膜干燥与暴露性角膜炎,暴露部位的睑,球结膜充血,干燥,角化和增厚。

诊断

本病可见于表层点状角膜炎,应与之鉴别。

预防

结膜干燥症西医治疗

1、局部治疗 

应用鱼肝油滴眼,同时应用抗生素溶液及眼膏,以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角膜溃疡及角膜软化,并要滴阿托品散瞳及抗生素眼膏。

2、全身治疗 

主要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防止继发感染。食用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肝含胡罗卜素的蔬菜;口服鱼肝油,如有消化不良或胃肠道疾病患者可肌肉注射维生素A或AD,每天1次;全身合并症应与儿科或内科协助共同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为了减少痛苦可频繁滴入生理盐水、人工泪液或抗生素眼膏;或用电烙封闭小泪点,以减少泪液的流出;亦有人施行腮腺管移植术对改善症状有一定好处,但当就餐时由于腮腺分泌量过多,常使患者流泪不止,而近年来则用亲水性软角膜接触镜,但效果尚不确切。对于眼睑闭合不全所致的眼球干燥,可行眼睑成形术。一旦睑裂闭合不全得到矫正,结膜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结膜干燥症中医治疗

1、肺阴不足

【治法】养阴润燥。

【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减。常加石斛、花粉、玉竹增强养阴润燥之力。黑睛生翳者,加木贼、草决明、青葙子。

2、阴虚湿热

【治法】养阴清热除湿。

【方药】甘露饮加减。睑内红赤、瘢痕累累者,加丹皮、赤芍、郁金。黑睛生翳者,加石决明、草决明、青葙子。

3、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润燥。

【方药】生脉散合杞菊地黄丸加减。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