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概述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最严重的化脓性角膜炎,症状剧烈,发展迅速,可于24~48小时内破坏整个角膜,数日内即可失明,必须及时抢救治疗,并作好消毒隔离,严防交叉感染。坏死组织富有粘性,可迅速脱落形成溃疡,溃疡周围有环形浸润包绕,从而割断了病变区与角膜缘血管网的联系。本病主要由Gram阴性需氧杆菌即绿脓杆菌感染引起,绿脓杆菌常存在于土壤及水中,也可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上呼吸道及正常结膜囊内,还可依附于异物上,以及被污染的眼药水内,特别是荧光素液或消毒不彻底的器械上,也可存在于化妆品中,甚至可在保存的蒸馏水中繁殖。

病因
病因:

由革兰阴性需氧杆菌即绿脓杆菌感染引起,绿脓杆菌常存在于土壤及水中,也可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上呼吸道及正常结膜囊内,还可依附于异物上,以及被污染的眼药水内,特别是荧光素液或消毒不彻底的器械上,也可存在于化妆品中,甚至可在保存的蒸馏水中繁殖,据统计在夏末秋初发病率最高,可能与绿脓杆菌最适宜的繁殖温度30~37℃有关,绿脓杆菌虽然毒性很强,但侵入力弱,只有在角膜受到损伤(如手术,各种角膜外伤,角膜异物伤)或角膜抵抗力降低(如营养不良,角膜暴露,麻痹等)时才容易造成感染发病。

检查

起病突然,发展迅速,潜伏期短,感染即可发病,角膜刺激症状剧烈,分泌物多,视力下降,球结膜高度水肿,明显充血,角膜基质可迅速遭到破坏和穿孔,感染早期,在角膜中央有小面积灰黄色的浸润,隆起,周围及深部基质有弥漫性水肿,继而很快形成圆,半环形或环形的半透明油质状的灰白色坏死区;坏死组织富有粘性,可迅速脱落形成溃疡,溃疡周围有环形浸润包绕,从而割断了病变区与角膜缘血管网的联系;加上嗜中性白细胞的侵入和由于绿脓杆菌在角膜内产生的胶原酶对胶原纤维的破坏,可使角膜基质进一步加速坏死,新的研究资料提出,绿脓杆菌破坏角膜的蛋白酶是蛋白糖苷溶解酶,它的降解可使胶原纤维离散,从而使角膜液化,可在1-2天内造成整个角膜坏死和穿孔,最终因眼内炎甚至全眼球炎而失明。

诊断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主要与细菌性角膜溃疡鉴别。

预防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西医治疗

一旦怀疑为绿脓杆菌感染,不必等待细菌培养结果,应分秒必争按本病治疗,开始治疗越早,角膜组织破坏越少,视力恢复的希望就越大。在治疗上,除总论中所述及者外,还应根据本病特点,进行下述处理:

(1)严格实行床边隔离,以免交叉感染。对患者使用的药物和敷料,必须与其他患者分开,医务人员在每次治疗前后,也必须彻底洗手或戴手套。

(2)选择有效抗生素 药物中以多粘菌素B或粘菌素最有效,庆大霉素次之,可配成多粘菌素B或粘菌素5万单位/毫升、0.4%庆大霉素、5%磺胺灭脓(sulfamylon)液,急性期每15~30分钟点眼1次,同时可结膜下注射多粘菌素B,每次5~10万单位,多粘菌素17万单位;庆大霉素2~4万单位,可有效控制感染。当细菌培养转为阴性后,为防止复发,上述用药还应持续1~2周。局部治疗的同时,全身可肌注多粘菌素B或粘菌素,每日12.5毫克/kg体重。为防止和控制Gram 阳性菌的混合感染,尚须用其他广谱抗生素,如杆菌肽,新霉素、妥布霉素等。

(3)散瞳 用1~3%可托品液点眼或结膜下注射散瞳合剂使瞳孔充分散大。

(4)可用0.25%醋酸液冲洗结膜囊,每日2~3 次。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