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泪腺炎在临床上较急性泪腺炎普遍,常与全身感染有关。多为原发性,亦可由急性转变而来,病变多为双侧,上睑外上侧有一无疼痛之隆起,但可有触疼,肿物还可触及分叶状,伴有眼球向下内方移位,上转受限,而发生复视或导致上睑下垂表现。慢性泪腺炎的病因主要有:细菌感染、外伤和病灶转移。其中以细菌感染最为常见,感染可能由结膜囊经泪腺腺管入侵或血源性。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有时呈流行性,并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葡萄球菌所致的疖肿,链球菌所致的猩红热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多为化脓性,一侧泪腺受累。
感染可能由结膜囊经泪腺腺管入侵或血源性。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有时呈流行性,并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葡萄球菌所致的疖肿,链球菌所致的猩红热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多为化脓性,一侧泪腺受累。
外伤(20%):局部来源,穿通伤、烧伤,常引起局部化脓或坏死,睑板腺或结膜的葡萄球菌感染、睑腺炎、眶蜂窝织炎等均可直接扩散至泪腺。
病灶转移(20%):病灶转移,远处化脓性病灶转移而来,如扁桃体炎、中耳炎、龋齿、肾盂肾炎等。
1、结核性泪腺炎:为最常见之一种,随血行扩散而致,双侧或单侧肿大,无疼痛,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常表现为孤立型结核瘤,多数能自愈,但也有呈干酪样坏死,形成寒性脓肿,穿破皮肤后形成结核性瘘管。
2、沙眼性泪腺炎:沙眼对泪腺的影响可能有两方面:一是沙眼在结疤痕的过程中,引起泪腺排出管道之阻塞—导致泪腺继发性萎缩;一是沙眼病毒沿排泄管侵入泪腺,而形成沙眼性泪腺炎,但需充分证实。
3、泪腺类肉瘤结节瘤:为一种侵蚀网状内皮系统的肉芽炎症,原因尚未明确,常为全身病的一个局部症状,患者多发生在20~40岁之间,双侧发病,但不一定同时发病,泪腺表现为逐渐肿胀,呈无病结节状,质地坚硬,与眶组织有联系,但在皮肤与眶缘下可被自如推动,最后确诊需靠活体组织检查。
4、米古利兹(Mikutiez)病:典型者是以双侧泪腺和腮腺肿大的慢性炎症,多发性30岁以上,亦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病因不明,多数开始缓慢,亦可有急性发生者,初发为单侧,继发为双侧,不伴疼痛及全身反应,泪腺肿胀,对称,柔软,可移动,有弹性,无压痛,有时伴肝脾肿大及全身淋巴结肿大之症状,常常在同时或在几周或几年以后,腮腺开始对称性肿胀,有时侵犯副泪腺及腺,使唾液分泌量减少,致口腔,鼻腔,咽喉粘膜干燥。
5、在泪腺和腮腺肿胀的慢性炎症时,并伴有结核,白血病,淋巴瘤,类肉瘤结节或葡萄膜炎,腮腺热,则称之为米古利兹综合征。
鉴别诊断
1.Mikulicz综合症。一种原因不明的双侧慢性泪腺炎,同时伴有双侧腮腺肿大。多见于青壮年,泪腺肿大柔软,有的病例还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由于腮腺受累,唾液分泌减少,患者常诉口腔、鼻咽部干燥。如合并全身白血病、结核、淋巴肉瘤、肉样瘤等病时,则为Mikulicz综合征。
2.甲状腺相关性疾病。病变主要损害提上睑肌和眼外肌,常见有:(1)眼睑退缩,尤以上睑退缩最常见,临床睑裂开大,角膜上缘和上部巩膜暴露。当眼球向下看时,上睑不随眼球向下移动,称眼睑滞落。瞬目次数减少,常呈现凝视状。(2)眼球向前方突出,复视及眼球运动受限。主要是眼外肌病变所致,早期肥大水肿,细胞侵润,晚期发生变性及纤维话,限制眼球运动。早期眼球上转受限较易查出,首先受累的常为下直肌,其次为内直肌,再次为上直肌,外直肌受累最少见,过度肥大的眼外肌在眶尖部可压迫视神经,造成视功能损害,甚至丧失。(3)常伴球结膜充血。此外,眼球突出的眼睑退缩、滞落可引起睑裂闭合困难,导致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也严重威胁视力。
3.泪腺肿瘤。(1)泪腺混合瘤:眼眶外上方出现肿块,缓慢发展,眼球向内下方突出,无骨质破坏。(2)泪腺圆柱瘤:泪腺部坚硬肿块,与骨质粘连,表面不规则,发展迅速,伴复视疼痛,多有眼底改变。
慢性泪腺炎西医治疗
病因治疗,给予抗生素、皮质激素、水杨酸钠、X线照射。必要时做泪腺切除术。
慢性泪腺炎中医治疗
【主症】中医学将其归于胞生痰核,眼睑属肉轮,酿湿生痰,凝结于脾,以致营气不从,风热郁结,递于肉里壅结于胞睑之间而成。
【治法】化痰散结,清热解毒,健脾利湿。
【方药】浙贝母、青皮、郁金、柴胡、蒲公英、赤芍、丹参、桔梗、连翘、生薏苡仁、夜交藤、玄参、茯苓、生牡蛎(先煎)。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