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眼球突出

眼球突出

概述

眼球突出又称突眼,是指眼球向前移位并外突的异常状态。眼球在眼眶内的正常位置是角膜顶端不超出眼眶上下缘。双眼突出度差异一般不超过2mm,否则应考虑病理性眼球突出。突发性单侧眼球突出通常是由于眼眶或副鼻窦的出血或炎症所致。历时2~3周发生者是慢性炎症或眼眶假瘤(非新生物性细胞浸润和增生)引起,慢性发病者则为新生物所致。

该病的治疗主要取决于病因学,治疗动静脉瘤应结扎受累的颈总动脉。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眼球突出可能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控制后消退 偶有顽固病例需施行眼眶减压手术。当眼球突出时必须保护暴露的角膜,由甲状腺引起的眼球突出常有暴露性角膜炎,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常有助于控制水肿和假性肿瘤(例如口服泼尼松每日1mg/kg共1周。然后隔日1次。共5周,再逐步减到能控制眼球突出的最小剂量),肿瘤则必须切除。

病因

①发育异常:包括各种眼眶发育性病变。

②血管性病变:如静脉曲张,颈动脉-海绵窦瘘。

③外伤:眼眶爆裂性骨折、异物。

④炎症:眼眶蜂窝织炎、脓肿、眼眶炎性假瘤。

⑤肿瘤:眼眶各种良性、恶性肿瘤,常见有海绵状血管瘤、末梢神经肿瘤、泪腺上皮性肿瘤等。

⑥内分泌性疾病:甲状腺相关眼病。

检查

1.炎性突眼 眼球突出,眼球疼痛和压痛,运动障碍,眼睑和结膜红肿,体温升高;既往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病史。

2.占位性突眼:为眼眶肿瘤所引起。 眼球突出为逐渐性;晚期可有不同程度的眼前部瘀血,视力减退,部份病例眶缘可触及肿物。

3.外伤性突眼:有外伤史或手术史。 急性或亚急性眼球突出,眼前段瘀血,眼球运动障碍等。

4.内分泌性突眼:是指甲状腺毒性突眼、促甲状腺毒性突眼。 常双眼发病;眼睑肥厚,上睑退缩,睑裂增大,下视时上睑不能随同眼球下降;瞬目运动减少,辐辏能力减弱;眼球运动不同程度受限,睑闭合不全可合并致暴露性角膜炎。

5.血管性突眼: 多为单侧性,间歇性突眼时轻时重,低头、弯腰时眼球突出加重,直立时眼球突出减轻或消失。如为搏动性突眼,则单侧眼球突出随脉搏而搏动,眼部听诊可闻及搏动性杂音,持续压迫眼球或同侧颈动脉时,眼球突出度减少或消失,并可见眼睑及球筋膜瘀血、水肿,视网膜静脉怒张,视盘充血、水肿,视力减退等。

诊断

诊断依据

1.炎性突眼: 是由眶内组织炎症或海绵窦感染引起,如眶蜂窝组织炎、眶骨膜炎、眼球筋膜炎、炎性假瘤、痛性眼肌麻痹、海绵窦血栓等;常伴有眼前部炎症表现和眼球运动障碍。

2.占位性突眼: 主要由眶内原发或继发肿瘤引起,眼科B型超声波、CT、核磁共振检查显示眶内占位元病变。

3.外伤性突眼: 主要由头面部外伤致眶骨骨折、眶内出血所致。有眼前段瘀血、眼球运动障碍等;X-线摄片、CT检查为临床提供证据。

4.内分泌性突眼: 常为双眼,眼睑肥厚,上睑退缩,睑裂增大,下视时上睑不能随同眼下降,瞬目运动减少,辐辏能力减弱,眼球运动不同程度受限,甲状腺素性突眼者以手压眼球可使之重定,促甲状腺素性突眼不能使之复。T3、T4、FT3、FT4、TSH等检查为临床提供依据;B型超声波、CT检查显示眼眶内脂肪增加及眼肌肥厚。

5.血管性突眼 间歇性突眼:由眼眶内静脉曲张所致。低头、摒气、颈向旁扭转或压迫颈静脉可出现突眼,直立或仰卧时突眼消失。 搏动性突眼:由于颈内动脉破裂与海绵窦相通所致。骤然发病,眼球突出随脉搏而搏动,眼部听诊可闻搏动性杂音;持续压迫眼球或同侧颈总动脉时,眼球突出度减少或消失;眼睑及球结膜瘀血、水肿;视网膜静脉怒张、视盘充血、水肿、视力减退。

鉴别诊断

主要是炎症性眼球突出,肿瘤性眼球突出,内分泌性眼球突出之间的鉴别。

预防

眼球突出西医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取决于病因学,治疗动静脉瘤应结扎受累的颈总动脉。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眼球突出可能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控制后消退 偶有顽固病例需施行眼眶减压手术。当眼球突出时必须保护暴露的角膜,由甲状腺引起的眼球突出常有暴露性角膜炎,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常有助于控制水肿和假性肿瘤(例如口服泼尼松每日1mg/kg共1周。然后隔日1次。共5周,再逐步减到能控制眼球突出的最小剂量),肿瘤则必须切除。

眼球突出西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