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

概述

本病又称Rieger中心性视网膜炎,青年性出血性黄斑病变。本病为发生于黄斑部及其周围的弧立的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灶,伴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及出血,临床上并不少见,一般为单眼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下,以视力减退、有中心暗点及视物变形为主要症状。病程半年至1年,半数二年内自行缓解,不扩大。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中心视力减退,有中心暗点,视物变形,眼前节及玻璃体无炎性改变,眼底在黄斑部有黄灰色渗出性病灶及出血,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微隆起,大小约为1/4~3/2视盘直径(PD),以1PD以下为多见。

病因

本病病因至今未明,大多数学者认为与弓形体病,组织胞浆菌病,阿米巴病,梨形鞭毛虫病,弓蛔虫病,梅毒和结核等因素有关。

本病的发病机制,有学者认为是由于视网膜下脉络膜起源的新生血管的侵入而导致的黄斑出血和渗出。

检查

1、症状:中心视力减退,视物变形。

2、眼底改变:黄斑部局限性的灰白色或灰黄色渗出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稍隆起,大小约为1/4~1个乳头直径,病灶周围有弧形或环形出血及硬性脂类渗出,并可伴有后极部视网膜浅脱离,晚期病变吸收,瘢痕组织形成。

3、视野检查有中心暗点。

4、荧光血管造影:可见来源于脉络膜的色素上皮下或神经上皮下的新生血管,周围出血形成荧光遮蔽。

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中心视力减退,有中心暗点,视物变形,眼前节及玻璃体无炎性改变,眼底在黄斑部有黄灰色渗出性病灶及出血,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微隆起,大小约为1/4~3/2视盘直径(PD),以1PD以下为多见。

病灶边缘处有弧形或环形出血,偶有呈放射形排列的点状出血,病灶外周有一色素紊乱带,不少病例合并盘状视网膜浅脱离,有的四周还有硬性脂类渗出,病变大多以中央凹为中心,半径为1PD的范围内,病程末期,黄斑区形成黄白色瘢痕,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在动脉早期或动脉期,相当于渗出灶处有颗粒状,花边状等多种形态的新生血管网,出血区遮蔽荧光,出血上缘有透风荧光区,后期新生血管有荧光素渗漏形成强荧光区。

诊断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需要与中间部葡萄膜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疾病相鉴别。

预防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西医治疗

本病西医常用扩血管的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也有采用对症施药,如促进吸收的药物、能量合剂、维生素等。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中医治疗

本病属中医眼科“视瞻昏渺”的范畴。并认为与心、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陈达夫的内眼结构与六经对应学说认为黄斑属脾,脉络膜属心。审因论治,多谓脏气不足,阴阳偏盛。也有认为本病为脾虚不能制水,水湿上犯所致。本病多归虚症,与湿热有关,系湿热内蕴,阻碍气机,气血郁滞所为。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