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中由于高度的变化或潜水时深度的变化,大气压力也随之产生变化,咽鼓管功能不良,不能及时调节鼓室内压力,致使鼓室内外压力不平衡造成中耳创伤称为中耳气压伤。鼓室内负压可引起黏膜下组织的血管扩张而致血清漏出,甚至出血,形成中耳积液或积血。
该病的症状主要是鼓室内负压可引起粘膜下组织的血管扩张而致血清漏出,甚至出血,形成中耳积液或积血,鼓膜本身随着中耳负压的加重,可出现内陷,充血,粘膜层与纤维层剥离,甚至穿孔,因此,表现突感耳闷,耳鸣,头痛,头晕等症状,轻者仅感耳闷,数小时后即愈,重者可耳痛,耳鸣及吸力减退明显,日后亦可恢复,如因鼓室积液,积血不易吸收,可持续数日不愈,个别严重者全鼓膜皆可充血,偶可见鼓膜穿孔,反复多次损伤后,鼓膜常内陷,混浊增厚,活动度差,呈传音性聋。
正常人咽鼓管每分钟开放多次,睡眠时每5秒亦可开放一次。飞行下降中若每秒下降15m,多不发生损伤。特别是密闭座舱气压变异缓慢,不致发生中耳气压性损伤。但当离地面愈低,下降速度过快,短时间内发生较大的气压差,若无主动通气动作时,易发生中耳气压性损伤。潜水时,可因下降时未能自行吹张咽鼓管以恢复中耳压力与外界压力之平衡而导致鼓膜破裂。
疾病因素(30%)鼻及鼻咽疾病,如急慢性鼻炎、急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鼻部变应性疾病、鼻咽部肿瘤、咽肌瘫痪、下颌关节病及牙齿合不良等,皆可影响咽鼓管通气机能,为发生气压性中耳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
鼓室内负压可引起粘膜下组织的血管扩张而致血清漏出,甚至出血,形成中耳积液或积血,鼓膜本身随着中耳负压的加重,可出现内陷,充血,粘膜层与纤维层剥离,甚至穿孔,因此,表现突感耳闷,耳鸣,头痛,头晕等症状,轻者仅感耳闷,数小时后即愈,重者可耳痛,耳鸣及吸力减退明显,日后亦可恢复,如因鼓室积液,积血不易吸收,可持续数日不愈,个别严重者全鼓膜皆可充血,偶可见鼓膜穿孔,反复多次损伤后,鼓膜常内陷,混浊增厚,活动度差,呈传音性聋。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需要和其它耳部病变如中耳炎等鉴别,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中耳气压伤西医治疗
症状轻微,鼓膜轻度充血者,休息数小时或1~2日多可自愈。鼓膜充血明显,鼓室内有积液者,可行咽鼓管吹张,使积液逸出,同时行超短波治疗,促进积液吸收。若经治疗症状不减,积液或积血不吸收,可行鼓膜穿刺或鼓膜切开术,术后进行咽鼓管导管吹张 ,使积液或积血排出,避免积液化气机化形成粘连经久不愈。
对反复发作气压性损伤的伤员进行仔细检查,去除病因,以免转成慢性不易治疗。凡鼻腔及鼻咽部疾病皆应先行诊治。鼻甲肥大者可行下甲部分截除术。扁桃体肥大者可摘除扁桃体。下颌关节疾病或合不良应予矫正。
在治疗鼻腔及鼻咽等疾病后,咽鼓管仍不通畅时,可能为咽鼓管周围淋巴组织增生,可行放射治疗。
中耳气压伤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