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以百计的非产芽胞的正常厌氧菌群存在于皮肤,口腔、肠道和阴道,若这种共生关系遭到破坏(例如外科手术或其他创伤,血液供应差或组织坏死),其中的某些菌种可引起伴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感染,经这些途径进入人体后可随血流扩散至远处,因为需氧和厌氧菌常可发现于同一感染部位,因此感染可能是混合性的,除非用适当的办法进行分离和培养,厌氧菌可能被忽视。然而厌氧菌可能是胸膜腔和肺、腹腔内,妇科、中枢神经系统、上呼吸道感染和皮肤疾病及菌血症的主要病原菌。
致病的革兰氏阳性厌氧球菌是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这些球菌是口腔、上呼吸道和大肠中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主要革兰氏阴性厌氧杆菌有脆弱拟杆菌、产黑色素拟杆菌和梭状拟杆菌。脆弱拟杆菌族是正常大肠内菌群的一部分,包括从腹腔内感染最常分离得到的厌氧致病菌。
感染来源(30%):厌氧菌感染的特点多为内源性,牙周炎及牙根管炎厌氧菌感染率高达96%以上,肛周、腹部和肺部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性感染率达70%以上;肺部感染和肺脓肿厌氧菌感染率为40%以上,病原菌以革兰阴性厌氧杆菌居多。
易感人群(10%):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如癌症、骨髓移植等患者容易引发菌血症,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因长期住院 容易发生医源性感染。
厌氧菌感染通常有3个特征:(1)易于形成局部积脓或脓肿。(2)发生在无血管或坏死组织的低氧分压和低氧化-还原电位对厌氧菌的存活至关重要。(3)一旦发生菌血症 仅罕见伴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紫癜。
下述各点可作为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线索:带有厌氧菌菌群的粘膜表面邻近的感染、缺血、肿瘤、穿透性外伤、异物、内脏穿孔、累及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和肌肉的扩散性坏疽,脓液或感染组织有粪臭,脓肿形成,组织中有气体,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对无抗厌氧菌作用的抗生素治疗无效。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混合性厌氧菌感染主要与需氧菌相鉴别,通过细菌培养可资鉴别。
混合性厌氧菌感染西医治疗
体外厌氧菌预防措施
早期治疗局限性感染:坏死组织清创、清除异物、重建血液循环和创伤的早期抗菌治疗,必须早期外科手术探查,引流、抗菌治疗,给于预防性抗生素,清创手术前应预防性给单剂抗生素,手术后再继续给抗生素24小时,可使术后感染率降至4%~8%。
体内正常厌氧菌群
慢性病灶如慢性中耳炎、鼻窦炎、乳突炎应予积极治疗,以预防颅内厌氧菌感染。 混合性厌氧菌感染中医治疗方法 暂无相关信息 混合性厌氧菌感染西医治疗方法 。
抗生素治疗:
联合使用抗厌氧菌和需氧菌药物是非常必要的。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厌氧菌的耐药谱不同,经验用药时要根据本地区、本实验室的药敏谱选药。因此为提高疗效,减少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最好根据药敏试验选择药物治疗。抗厌氧菌类药物主要为硝基咪唑类,包括甲硝唑和替硝唑等。因为便宜,副作用小,不易产生细菌耐药,所以应用广泛,其中甲硝唑使用最多。治疗厌氧菌感染时,须采用分别对需氧菌和厌氧菌敏感的药物,上述药品一般与头孢类药物合用,提高疗效。
甲硝唑对耐克林霉素的脆弱拟杆菌有效 并可避免克林霉素相关性伪膜性结肠炎.有关该药潜在的致突变作用尚未见临床后果.头孢西丁和头孢替旦对厌氧菌有广泛的抗菌覆盖面.甲硝唑 亚胺培南 美罗匹宁和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联合应用 在体外试验均显示最好的抗菌作用.除甲硝唑外 所有这些药物均可单独使用 因为它们也有良好的抗需氧菌的作用。
抗厌氧菌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
其他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氯霉素、克林霉素、头孢类、泰能等,也有抗厌氧菌的作用。但是这些药物抗菌谱比较广,容易导致菌群失调、霉菌感染等。
引流手术治疗
对深部厌氧菌感染的治疗应包括脓液引流和外科手术切除失活组织.抗生素配合外科手术有助于控制菌血症 减少继发性或迁徙性化脓并发症 并能防止手术部位周围的感染局部扩散。
混合感染中某些菌株对抗生素耐药,抗菌疗法也仍可见效,特别当给予充分引流时,效果更好,处理混合感染中的厌氧菌可减少伤口中细菌的数量,也可减少脓肿形成的数量.脓肿或容易感染的部位,如穿孔的器官必须关闭或引流,失活的组织,异物和坏死组织必须清除.任何封闭腔隙的感染如脓胸必须引流.若可能 应重建血液供应的循环.对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需结扎静脉并给抗菌治疗。
混合性厌氧菌感染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