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咽旁间隙感染

咽旁间隙感染

概述

咽旁间隙感染(infection of parapharyngeal space)即发生在咽旁间隙的化脓性感染,早期为蜂窝织炎,后发展形成脓肿。主要临床表现为咽侧壁红肿、腭扁桃体突出,咽及颈部剧烈疼痛,吞咽困难,发音不清。本病多见儿童。

病因

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 space)位于咽腔侧方的咽上缩肌与翼内肌和腮腺深叶之间,前为翼下颌韧带及颌下腺上缘;后为椎前筋膜,间隙呈倒立锥体形,底在上为颅底的颞骨和蝶骨,尖向下止于舌骨,由茎突及附着其上诸肌将该间隙分为前后两部,前部称咽旁前间隙,后部为咽旁后间隙,前间隙小,其中有咽升动,静脉及淋巴,蜂窝组织,后间隙大,有出入颅底的颈内动,静脉,第9~12对脑神经及颈深上淋巴结等,咽旁间隙与翼颌,颞下,舌下,颌下及咽后诸间隙相通;血管神经束上通颅内,下连纵隔,可成为感染蔓延的途径。

(一)发病原因

咽部,扁桃体及牙龈等邻近组织急性炎症的扩散,或经血液循环,或经淋巴途径进入咽旁间隙而致化脓性感染。

(二)发病机制

主要感染途径有:

1.邻近组织急性炎症的直接侵袭 如下颌智齿冠周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鼻炎及鼻窦炎,其他如颈椎,乳突,颞骨乳突或岩部的急性感染也可引起。

2.邻近组织脓肿的直接蔓延或穿破 如位于后,下方的扁桃体周脓肿,咽后脓肿,腮腺脓肿,磨牙区脓肿,贝佐尔德脓肿等。

3.咽或口腔手术时操作不当 如扁桃体切除术或拔牙时,注射麻醉剂时将致病菌直接带入咽旁间隙;施行扁桃体周脓肿切开排脓时 误将咽上缩肌穿破,致使脓液进入。

4.损伤 器械或异物损伤咽侧壁。

检查

1.病史 有急性下颌智齿冠周炎史,或急性扁桃体炎史,或有邻近的翼颌间隙,颊间隙,颌下间隙,舌下间隙感染史。

2.临床表现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除严重全身感染中毒体征外,局部常表现有如下三大特征。

(1)咽征 口腔内一侧咽部红肿,触痛,肿胀范围包括翼下颌韧带区,软腭,悬雍垂移向健侧,病人吞别咽疼痛,进食困难,从咽侧红肿最突出部位穿刺可抽出脓液。

(2)颈征 患侧下颌角稍下方的舌骨大角平面肿胀,压痛。

(3)开口受限压 由于炎症刺激该间隙外侧界的翼内肌发生痉挛,从而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开口受限。

咽旁间隙感染的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咽侧壁红肿,腭扁桃体突出,肿胀可波及同侧软腭,舌腭弓和咽腭弓,悬率雍垂被推向健侧;如伴有翼下颌间隙,颌下间隙炎症时,则咽侧及及颈上部肿胀更为广泛明显。

病员自觉吞咽疼痛,进食困难,张口受限;若伴喉头水肿,可出现声音嘶哑,以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进食呛咳,咽旁间隙感染如处理不及时,可导致严重的肺部感染,败血症和颈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除有喉痛,吞咽困难,颈部强直固定及高热,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和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加快外,因感染所在部位不同,其症状和体征也不相同。

(1).茎突前部分感染 由于翼内肌受炎症刺激,故有明显的牙关紧闭,下颌下区肿胀,坚硬,压痛,严重者肿胀可上达腮腺,下沿胸锁乳突肌伸延,前达颈前中线,后至颈深部将咽侧壁和扁桃体推向咽腔中央,类似扁桃体周脓肿,但扁桃体不肿大,仅有轻度炎症,所谓典型的咽旁间隙感染三联征(扁桃体突出,牙关紧闭,腮腺区肿胀),实际上只有茎突前部分的感染时才会出现, 因牙关紧闭,张口困难,咽部病变常不易看清,检查时须加注意,以免误诊。

(2).茎突后部分感染 由于翼内肌未受刺激,无或仅有轻度牙关紧闭,亦无扁桃体突出,因感染常累及腮腺间隙,故可有腮腺区,咽侧壁和腭咽弓肿胀。

如茎突前,后两部分同时感染,则上述症状可同时出现。

诊断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一般不难诊断,但因脓肿部位较深,由颈外触诊时不易触到波动感,故不能以有无波动作为诊断依据,必要时在颈外压痛最明显处穿刺抽脓,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扁桃体周围脓肿 扁桃体明显充血,水肿,但张口正常。

2.咽后脓肿 可根据其发病年龄及临床特点做出鉴别。

预防

咽旁间隙感染西医治疗

1.早期治疗 咽旁脓肿初期可仅为蜂窝织炎,尚无脓液形成,宜采用足量广谱抗生素治疗,颈部施用热敷,或可使其消退。

2.脓肿治疗 脓肿已形成,则应施行切开排脓术。

(1)Mosher进路:在患侧下颌下区作“T”形切口,横切口距下颌体下方1~2cm并与之平行,直切口恰在胸锁乳突肌前缘。如感染不严重,也可采用单纯横切口。按层切开颈部组织,找到舌骨大角尖部,这很重要,因颈动脉鞘即在其外侧,如遇有面静脉和舌静脉可予结扎。切开下颌下腺包膜,将其与颌外动脉一并提起。然后用手指伸入下颌下腺深面沿着茎突舌骨肌后腹向茎突方向分离,直达乳突尖部,并沿茎突分离至颅骨基部(因茎突位于颌咽间隙内,手指从茎突分离可较容易深达颅底)。排尽脓液后,于切口两端置放引流,部分缝合伤口。如感染已向下扩散,可沿颈动脉鞘向下分离,在最低位作辅助切口引流。

(2)直接进路:作下颌角下缘切口,达翼内肌深面后,向上作钝性分离直至茎突,即可引流咽旁间隙。

3.并发症治疗

(1)颈内静脉栓塞:应予静脉输液、静脉注射抗生素和抗凝剂。如治疗48~72h症状仍无改善,则需手术探查。若发现颈静脉内有血栓形成或有严重脓毒血症,都应行颈内静脉结扎。

(2)颈动脉出血:疑有颈动脉腐蚀出血者,应立即手术探查,若有破裂,则需行颈动脉结扎术。

4.术后卧床休息,给予抗生素注射、输液。术后注意伤口有无出血,有无呼吸困难等。

咽旁间隙感染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