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覆盖,称Barrett食管,又称巴雷特食管。普遍认为是获得性,并与反流性食管炎相关,并有发生腺癌的可能,异位柱状上皮残留于食管可在食管任何部位发生。其症状主要是胃食管反流及并发症所引起的,胃食管反流症状为胸骨后烧灼感、胸痛及反胃。
从胚胎学角度来讲,人体胚胎发育至3~34mm时(4个月以前),原始前肠(食管的前身)黏膜被覆柱状上皮,发育至130~160mm(18~20周)时,鳞状上皮开始替代柱状上皮,这种变化由食管的中央开始并逐渐向胃和口腔两端发展,至出生前全部完成,这种延伸如受到任何阻碍,都可能导致食管下段于出生后仍然被覆柱状上皮及食管上段残留柱状上皮细胞。Barrett食管是由于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柱状上皮没有被鳞状上皮完全替代所致。一项尸检结果证实,在死产婴儿的食管就发现有柱状上皮。
胃食管病变(25%):目前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证据表明,Barrett食管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有密切关系,食管下段长期暴露于酸性溶液,胃酶和胆汁中,造成食管黏膜的炎症和破坏,导致耐酸的柱状上皮替代鳞状上皮,研究证实,大多数Barrett食管病人存在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还发现,一些外科手术后,如食管肌层切开术,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术以及胃食管侧侧吻合等手术后均可发生Barrett食管,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手术破坏了食管下括约肌的完整性,造成胃酸和胆汁反流或食管及胃排空障碍,此外,也有报道化疗药物可使食管黏膜损伤,导致Barrett食管。
发病机制
关于Barrett食管柱状上皮的来源尚未定论,目前有几种看法:
①来源于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
②来源于食管贲门腺体细胞。
③来源于胃黏膜或原始干细胞。
BE的主要病理特点是柱状上皮从胃向上延伸到食管下段1/3~1/2,多限于食管下段6cm以内,而黏膜下层及肌层结构正常,其柱状上皮有3种组织学类型:
1.胃底腺型类似胃底胃体上皮,含有小凹和黏液腺,具有主细胞及壁细胞,能够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但与正常黏膜相比,这些腺体稀少且短小。
2.胃贲门交界型以贲门黏液腺为特征,表面有小凹和绒毛,小凹及腺体表面由分泌黏液的细胞所覆盖,其中缺乏主细胞和壁细胞。
3.特殊型柱状上皮类似于小肠上皮,表面有绒毛及陷窝,由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柱状细胞与正常小肠吸收细胞不同,无明确的刷状缘,胞浆顶端含有糖蛋白分泌颗粒,不具备脂肪吸收功能,因此相当于不全性肠化生上皮,此型最常见。
Barrett食管可形成溃疡,称为Barrett溃疡,被认为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BE溃疡较深陷,故容易穿孔,如溃疡穿透食管壁,可并发胸膜和纵隔化脓感染或纵隔组织纤维化和周围淋巴结炎。
Barrett食管本身并不产生症状,患者的症状主要由于反流性食管炎及其伴随病变引起,最常见的症状为反酸,胃灼热,其次为胸骨后疼痛和上腹痛,当出现食管狭窄时,突出的症状为咽下困难,吞咽困难的原因是:
①鳞-柱状上皮交界处的狭窄;
②慢性食管炎所致管壁纤维化,食管蠕动功能减退;
③食管急性炎症引起的食管痉挛;
④发生于柱状上皮的食管腺癌造成的管腔梗阻,有些病人早期有烧心症状,经一段长时间的无症状期,直至并发症发生后才出现症状,原因是柱状上皮对消化液的刺激不如鳞状上皮敏感,Barrett食管出血可以大量,但常呈慢性缺铁性贫血,少数穿孔或侵入胸膜腔引起瘘管或进入其他邻近器官出现症状。
Barrett食管的临床诊断应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食管测压,pH监测,内镜及活检,其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方法为内镜及活检。
Barrett食管有时需与早期溃疡型胃癌相鉴别。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
巴雷特食管西医治疗
(1)质子泵抑制剂(PPIs):为内科治疗首选药物,剂量宜较大,如洛赛克20~40mg,每天2次口服,症状控制后以小剂量维持治疗,疗程半年以上。有证据表明,PPIs长期治疗后可缩短Barrett黏膜长度,部分病例BE黏膜上有鳞状上皮覆盖,提示PPIs能使BE部分逆转,但很难达到完全逆转。PPIs治疗还可使BE中肠化生及异型增生消退,表明PPIs可阻止BE病情发展,增加鳞状上皮逆转的机会,减少恶性变的危险。
(2)促动力药(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等):此类药物能减少胃食管反流,控制症状,但疗程较长。如多潘立酮10~20mg,每天3~4次,常与PPIs同时应用,以增加疗效。
(3)其他:如硫糖铝、思密达等黏膜保护剂亦有一定疗效,可改善症状,与PPIs合用效果更佳。
巴雷特食管中医治疗
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验方:冬凌草片(市售),本为呼吸道抗感染新药,可是,河南医学院应用于治疗食管癌取得较好疗效。用法:5片/每次。每日3次口服。共治疗中、晚期食管癌36例,显效2例,有效11例,失访6例,有效率为36.1%。偏方:
①藤梨根、百屈菜、半枝莲,加水熬至深红,去渣浓缩制成糖浆,每日2次,每次10ml口服。
②螟蚣、全蝎、蛴螬,烘干共研细末,将药粉与两个鸡蛋调匀,文火蒸热后,1次服完,每日1次。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