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路易体痴呆

路易体痴呆

概述

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由Okazak等(1961)首先描述,是一组在临床和病理表现上重叠于帕金森病与Alzheimer病之间,以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视幻觉和帕金森病综合征为临床特点,以路易体(Lewy body)为病理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

病因
病因(50%):

病因迄今不明,研究发现神经系统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为Lewy体结构的主要成分,部分DLB及家族性帕金森病患者存在α-突触核蛋白基因突变,使α-突触核蛋白由可溶性转变为不溶性,发生异常聚集,推测α-突触核蛋白基因突变可能与DLB及PD的发病有关,DLB很少有家族遗传倾向,但日本曾报道过家族性DLB患者,尽管有报告表明部分DLB患者与AD患者均有Apo Eε4等位基因增加,但确切的遗传机制有待研究。

 
检查

1.路易体痴呆多于老年期发病,仅少数为中青年患者,缓慢进展,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痴呆,锥体外系运动障碍及精神障碍等三组症状,主要表现以痴呆为主,帕金森病症状较轻,少数病例相反,症状可有波动。

2.认知功能障碍 DLB患者的认知功能全面减退,与AD均属皮质性痴呆,有类似之处,常以记忆力减退,定向力缺失起病,但早期记忆障碍较轻,有波动性,亦可出现失语,失用及失认,部分病人有皮质下痴呆特点,如注意力不集中,警觉性减退及语言欠流利等,在痴呆进展中出现视空间能力缺失,有额叶释放症状如强握及摸索反射,认知功能障碍可有波动,在数周内甚至1天内可有较大变化,异常与正常状态交替出现,表现时轻时重或无规律。

 

诊断

诊断标准

1.Alzheimer病(AD)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常因遗忘、虚构使幻觉描绘含糊不清,精神行为异常,中晚期病人可有锥体外系症状,不易与DLB区分。DLB认知障碍表现为波动性,视幻觉内容具体、生动,患者可形象描述和深信不移;有明显视觉受损,锥体外系表现较早出现,CT及MRI显示弥漫性皮质萎缩。

2.帕金森病(PD) 部分PD患者晚期可出现痴呆,药物治疗中可产生视幻觉,临床酷似DLB,但PD患者的痴呆症状多在发病数年后出现,以皮质下痴呆为特点,运动障碍突出,用左旋多巴症状消失。DLB患者早期有波动性认知障碍,运动障碍表现为强直、少动,很少出现典型的静止性震颤;对左旋多巴的治疗反应通常较差。

3.血管性痴呆 常有明确的卒中史及神经系统局灶体征,病情呈阶梯性进展,神经影像学清晰提示梗死性或出血性病灶,易与DLB鉴别。

预防

路易体痴呆西医治疗

(一)治疗   

目前DLB尚无有效疗法,治疗原则与AD类似,下述药物可改善某些症状。   

1.胆碱酯酶抑制剂, 如多奈哌齐(安理申)、利凡斯的明(艾斯能)等可改善皮质认知功能及行为障碍,亦可用神经细胞活化剂及改善脑循环的药物等。  

2.多巴胺类如左旋多巴/苄丝肼(美多巴)、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帕金宁),以及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如培高利特(pergolide)等可改善帕金森综合征症状,帕金森综合征的对症治疗中易使谵妄和幻觉加重,应从小剂量起始,慎重加量。   

3.抑郁可用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如西酞普兰、氟西汀等,视幻觉用新型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利哌酮)、奥氮平(olanzapine)效果很好;DLB患者对神经安定剂和抗精神病药敏感,须慎用。   

(二)预后   

病人预后较差,病程5~10年,多死于并发症。

路易体痴呆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