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葡萄膜炎又称脉络膜炎,因脉络膜和视网膜邻接,脉络膜发炎时,往往波及视网膜,所以又称为脉络膜视网膜炎。脉络膜炎的特点是不出现疼痛,有视力下降及明显眼前黑影。后葡萄膜炎是一组累及脉络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和玻璃体的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包括脉络炎、视网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网膜脉络膜炎和视网膜血管炎等。
(一)发病原因
根据病因和相关疾病,后葡萄膜炎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感染性,另一类为非感染性,前者又可分为病毒感染,细菌和螺旋体感染,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后者则又可分为与全身性疾病相关的后葡萄膜炎,单纯后葡萄膜炎和伪装综合征3类。
在感染性后葡萄膜炎中,20世纪初曾作为主要病因的结核和梅毒目前已不多见,但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人数增多,结核作为一种机会感染又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机会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所引起的视网膜炎也日益增多,随着免疫抑制药在一些特定人群中的应用,真菌性眼内炎也时有发生,我国眼弓形虫病与欧美国家相比,发生率非常低,尽管在我国文献中时常有眼弓形虫病的报道,但是这些报道均是基于血清学检查,并未进行眼内液抗弓形虫抗体测定,因此,其诊断有很大的疑问。
在非感染性后(全)葡萄膜炎中,Behcet病性葡萄膜炎,Vogt-小柳原田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类型,有人对1214例葡萄膜炎患者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二者分别占患者总数的18%和16.1%,其他类型诸如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交感性眼炎,Fuchs综合征(虽然其主要引起眼前段炎症,有时也可引起后葡萄膜炎),匐行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Eales病,视网膜下纤维化和葡萄膜炎综合征等也时有发生。
(二)发病机制
与前葡萄膜炎一样,后葡萄膜炎可以是肉芽肿性炎症,也可是非肉芽肿性炎症;可以表现为急性炎症,也可以表现为慢性炎症,感染因素或疑似感染因素所致者,多为急性后葡萄膜炎,在获得性免疫缺陷(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使用免疫抑制药)的患者易发生急性后葡萄膜炎;非感染因素或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后葡萄膜炎多呈慢性炎症,低毒力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后葡萄膜炎(眼内炎)也可表现为慢性炎症,感染所致的后葡萄膜炎在感染早期未给予足够的特异性抗感染治疗也可导致慢性炎症;一些病原体所致的急性后葡萄膜炎,在疾病过程中可能诱导出自身免疫反应,后者则可导致后期的慢性炎症,后葡萄膜炎的发生与免疫学机制也密切相关,可伴有全身的风湿性疾病。
1、症状 主要取决于炎症的类型、受累部位及严重程度。可有眼前黑影或暗点、闪光、视物等模糊或下降,合并全身性疾病则有相应的全身症状。
2、体征 视炎症累及部位(水平)及严重程度而定。常见的有:①玻璃体内炎症细胞核混浊;②局灶性脉络膜视网膜侵润病灶,大小可不一致,晚期形成瘢痕病灶;③视网膜血管炎,出现血管鞘、血管闭塞和出血等;④视网膜或黄斑水肿。此外,还可出现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和玻璃体积血管。一般不出现眼前段改变,偶尔可出现轻度前房闪辉、少量前房炎症细胞。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
诊断依据
1.有眼前黑影、视力下降、视物变形。
2.玻璃体混浊。
3.眼底检查可见渗出性病源。
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局源性或弥漫性脉络膜渗漏。
鉴别诊断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应将真正的炎症性疾病与能引起貌似炎症的一些眼部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和全身性肿瘤(如淋巴瘤)鉴别开来,二者的治疗及预后都有很大差别,如果误诊和误治,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在视网膜血管炎一大类疾病中,不但要注意它们之间的鉴别,还应注意与一些能引起视网膜血管鞘的非炎症性疾病(如血管闭塞性疾病,动脉硬化)相鉴别,以往的血管炎也可以遗留下此种改变,血管硬化性改变与活动性视网膜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所致者不同,前者不引起血管渗漏和血管壁染色,也不伴有玻璃体的炎症反应。
后葡萄膜炎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2.皮质类固醇。
3.抗前列腺素药。
4.免疫疗法。
用药原则
1.后葡萄膜炎的治疗最好是病因治疗,如果找不到病因则以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为主,开始给以大剂量顿挫疗法,静脉给药,3—7天后迅速减量给以口服治疗。然后逐渐减至维持量,维持一般较长时间(一般3—6个月),然后等炎症完全控制后再停药。
2.对于严重病例,或激素治疗无效的病例可加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但要注意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应每周检查百细胞和血小板,肝肾功能。前者下降达到4000,后者下降达到10万以下者当考虑停药。
3.起因于感染者可加用青酶素等抗生素治疗。
后葡萄膜炎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