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囊炎,又名咽粘液囊炎、鼻咽部正中瘘或鼻咽囊肿。因Thornwaldt于1885年首次报告此病,故又称桑汶地氏病(Thornwaldts disease)。咽囊感染或化脓即形成咽囊炎。咽囊脓肿自行破裂可形成脓性瘘管。主要症状为鼻腔后部有脓性分泌物下流入口咽部,患者自觉呼吸时有臭味,用力吸咳时可咳出脓性物或脓痂,常有头痛。
咽囊较小者可穿刺抽脓后用10%~20%硝酸银或50%三氯醋酸烧灼破坏咽囊黏膜,以防感染复发。咽囊大者可将软腭拉开或切开,显露咽囊,用细长剪剪除咽囊前壁,刮除后壁,去除干净囊壁。若有增殖体肥大者可予以切除。
咽囊脓肿自行破裂可形成脓性瘘管。常因受凉,过度疲劳,烟酒过度等致全身及局部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而引发本病。营养不良,患慢性心、肾、关节疾病,生活及工作环境不佳,经常接触高温、粉尘、有害刺激气体等以致使咽囊感染或化脓即形成咽囊炎。
主要症状为鼻腔后部有脓性分泌物下流入口咽部,患者自觉呼吸时有臭味,用力吸咳时可咳出脓性物或脓痂,常有头痛,部位为枕后粗隆下方,与蝶窦炎引起的头痛相似,炎症或脓性物堵塞咽鼓管咽口,可出现耳鸣,耳聋,可有颈部淋巴结肿大,鼻咽镜下可见鼻咽顶部正中有表面光滑的息肉样肿物,有时上覆有脓痂,除去脓痂可见咽囊开口或瘘口,探针探入囊腔,有分泌物外溢。
鼻咽炎: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和淋巴组织的炎症即为鼻咽炎,分为急性鼻咽炎和慢性鼻咽炎。鼻咽炎病人鼻咽干燥不适,有黏稠分泌物不易咳出,故咳嗽频繁,常伴有恶心,严重者有声嘶、咽痛、头痛、头晕、乏力、消化不良、低热等局部或全身症状。鼻咽部检查见黏膜慢性充血、增生、肥厚,覆以分泌物或干痂。
咽异感症:咽异感症产生的机理较为复杂,致病因素繁多,有些因素容易被发现,如细菌、寄生虫等生物因素,冷热、电流、气压等物理因素以及机械损伤和化学因素等。此外,精神因素也可引起本病,如情绪波动及长期过度紧张、疲劳等所引起的神经官能症,有时器质性疾病与精神因素同时存在,构成复杂的病因。
慢性咽炎:多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以及邻近器官病灶刺激如鼻窦炎、扁桃体炎、鼻咽炎、气管炎等引起。烟酒过度、粉尘及有害气体刺激为常见病因。
咽囊炎西医治疗
咽囊较小者可穿刺抽脓后用10%~20%硝酸银或50%三氯醋酸烧灼破坏咽囊黏膜,以防感染复发。咽囊大者可将软腭拉开或切开,显露咽囊,用细长剪剪除咽囊前壁,刮除后壁,去除干净囊壁。若有增殖体肥大者可予以切除。进食过快,食物未经细嚼就吞咽,粗糙食团使咽部负担加重,炎症难以消除,并容易被混杂在食物中的异物(如草棍,鱼刺)扎破粘膜,加重炎症。
咽囊炎中医治疗
1、风寒袭咽证
【主证】鼻咽部干燥、灼热感,或有头痛、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检查见鼻及颃颡粘膜潮红,鼻腔或有水样分泌物潴留。伴恶寒,微发热,周身不适,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等风寒表证。
【治法】辛温通窍,祛风散寒。
【方药】六味汤,桔梗10、生甘草6、薄荷6、荆芥10、僵蚕10、防风10、石菖蒲10、藿香10、白芷10g。
2、风热犯咽证
【主证】颃颡部干燥不适,微痒,灼热微痛,鼻塞流涕,呼吸不畅。检查见鼻咽粘膜微红胀。伴微发热,恶风,口微渴,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数等肺经风热证。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方药】疏风清热汤,荆芥10、防风10、牛子10、桔梗10、甘草6、浙贝母10、银花10、连翘10、黄芩10、赤芍10、桑白皮10、玄参10、射干6g。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