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投掷骨折

投掷骨折

概述

投掷是一项暴发性的高速度田径运动,其运动主要发生在肩、肘关节,但需上,下肢及躯干各关节和肌肉的协同配合。投掷损伤可发生在士兵投弹训练,标枪,铁饼、链球等投掷项目,以及棒球(投球手),网球等球类项目中。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损伤多发生在上臂加速期及上臂减速期,由投掷过程中肌肉收缩的不协调及肩,肘关节超常范围活动所致。

(二)发病机制

肱骨投掷骨折多发生在投掷运动的上臂加速期和减速期,活动肩关节的肌肉均起于躯干,止于肱骨的中上段,对上臂近侧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如外展外旋肌群(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内收内旋肌群(三角肌,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肩胛下肌)的舒缩运动按序进行并协调一致,则施加于肱骨近端的由外向内的扭转力矩产生一均匀的内旋加速度,不仅能获得较好的投掷效果,且单靠远侧肢体的惯性拉张力,也不易引起肱骨骨折,反之,如果这些肌肉的舒缩运动不按序进行,如在抬举期上臂尚未达到最大外旋位或在继续外旋过程中突然强力内收内旋;或肌肉的收缩不同步,如在内收,内旋过程中肌肉收缩不协调,过猛过快,则在肱骨近段产生一巨大的内旋力矩和内旋加速度,而远侧肢体内惯性作用跟不上近侧肱骨内旋运动,则在肩胛带肌肉止点的下方(肱骨中点下方)产生一巨大的扭转力矩,此扭转力矩配合远侧肢体的离心拉张力,则造成肱骨中下段骨折。

检查

肱骨投掷骨折是由扭曲力和拉张力共同作用所致的螺旋形不稳定骨折,其特征是骨折近侧段内旋移位,而远侧段外旋移位,造成断端间的旋转分离,如患者受伤后为减轻疼痛而将前臂托起抱于胸前,则远侧骨折段的外旋畸形常有部分代偿,同时由于上臂肌肉的牵引作用,骨折远段常有上移,造成上臂短缩畸形,由于骨外膜仅发生纵形撕裂和掀起,未完全横断,故对骨折端的侧方移位仍有束缚作用,侧方移位不大,由于走行于后外侧的桡神经在骨膜之外,不容易卡入骨折端,因此神经损伤机会较少,但如出现骨折侧方较大错位,骨折断端骨膜破裂,骨折的尖端可顶于桡神经干上,致使神经损伤。

 

诊断

应该与其他原因造成的股骨损伤相鉴别,如有明确的外伤史,如跌倒、撞击等。其特点有:

1.有明确的外伤史,如跌倒、撞击等。

2.上臂疼痛明显。

3.肿胀、瘀斑、水泡。

4.上臂畸形,异常活动。

5.可能患肢合并脉搏触摸不到、上肢活动障碍等。

疾病检查

1、 X线:X线检查能明确肱骨有无骨折、骨折的类型,决定治疗方式。

2、 其他:其他检查如CT、MRI、肌电图、超声等,可了解是否合并其他组织损伤。

预防

投掷骨折西医治疗

肱骨投掷骨折是不稳定的螺旋形骨折,整复较易 而维持对位固定较难。但绝大部分骨折经保守治疗可获良好愈合。小夹板固定简便易行 但需注意定期复查,并注意纠正上臂肌肉牵拉所致的重叠短缩畸形。悬垂石膏固定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本节将作重点介绍。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可损害骨折端的血供,并有损伤桡神经的可能,一般不宜采用。肱骨投掷骨折合并的桡神经损伤,一般属于受压及挫伤后神经功能失用或神经轴突断裂,不需手术治疗可自行恢复;只有神经断裂者需手术修补。在损伤初期较难区别的情况下,应结合骨折情况、症状体征及电生理检查综合判断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也有学者对手术探查持积极态度,根据探查情况行神经松解术或神经缝合术,同时行骨折内固定治疗。

投掷骨折中医治疗

暂无可参考数据。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