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胃憩室

胃憩室

概述

胃憩室(gastric diverticulum)是指胃壁的局限性袋状扩张或囊样突出,在钡餐造影中检出率0.04%~0.1%,胃镜检出率0.03%~0.3%。绝大部分为单发。

病因
胃外牵拉(20%):

多位于幽门前区,由于胃内压力增加,如幽门梗阻而形成的憩室也称为内压性胃憩室,如因胃周围粘连所致者,亦称为牵引性憩室,胃底,胃体憩室相对少见,多由于胃外牵拉所致,胃憩室的发生与消化道其他部位憩室无关。

发病机制(30%):

 

真性憩室包括胃壁各层,即胃黏膜层,肌层及浆膜层,外形呈袋状突出于胃壁,触之柔软,直径2~4cm,也有直径达9~10cm者,胃憩室黏膜半数正常,可有充血,糜烂,出血,因炎症使憩室壁增厚,或与周围组织粘连,穿孔者少见,憩室也可发生黏膜坏死及癌变但罕见,少数憩室内有异位胰腺组织使黏膜不规则,应归为先天性憩室,多见于胃小弯及幽门前区,假性憩室仅有胃黏膜及浆膜层,如黏膜层嵌入肌层而胃浆膜表面无异常则称为胃壁内憩室。

溃疡,肉芽肿,肿瘤,手术等因素(25%):

先天性胃憩室一般位于胃后壁贲门附近小弯侧食管胃连接点下2~3 cm内,多为真性憩室,占胃憩室70%左右,通常不伴有溃疡,肉芽肿或肿瘤,因该处纵行肌薄弱而形成,继发性胃憩室既有真憩室也有假憩室,大多由溃疡,肉芽肿,肿瘤,手术等因素引起。

 

 

检查

大多数患者无症状,仅在做胃部钡餐检查或做胃镜时发现,部分胃憩室的病人又可同时合并其他胃肠道病变,因而有症状也不一定是由胃憩室引起,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剑下钝痛,胀痛及烧灼感,或有阵发性加剧,可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吞咽困难,发生于剑下的餐后1~2h内的钝痛,卧位加重,立位或坐位减轻为本病特点,症状的产生可能由于食物进入憩室内使其膨胀所致,当某种体位有利于憩室排空时,疼痛可缓解,也有人认为症状产生是由于食物或胃液潴留在憩室腔内引起憩室炎症所致,故憩室口小的比大的易发生症状,有时症状类似溃疡病或胆囊疾病。

 

诊断

胃憩室通过纤维胃镜及X线钡餐确诊。从症状上需注意与食管裂孔疝,穿孔性溃疡,恶性病变鉴别。

预防

胃憩室西医治疗

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无合并症者行内科治疗。有症状者宜进食易消化而少刺激性食物,服用抗分泌药、胃黏膜保护剂及抗生素。如憩室内有食物潴留,可在X线透视下寻找最佳位置做体位引流,以免食物长期刺激而发生憩室炎症、糜烂及溃疡。如症状严重经内科治疗效果不好,憩室颈窄底宽,或并发溃疡、穿孔,不除外癌变及大量出血时应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胃壁内翻缝合、单纯憩室切除、部分胃切除等。贲门处憩室手术较困难,有时需胸腹联合切口才能充分暴露。术后效果一般较好。

预后

症状严重经内科治疗效果不好,手术治疗后效果一般较好。

胃憩室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