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

概述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cholesterolosis of gallbladder)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胆囊炎,由于胆囊黏膜上皮细胞的基底膜内沉积着大量的胆固醇酯颗粒,形成许多黄色小结节,外形似草莓,也称草莓胆囊。

病因
发病原因: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形成原因尚不甚明确,可能是由于胆汁中高浓度胆固醇的刺激及胆固醇晶体被胆囊黏膜上的巨噬细胞吞噬,逐渐形成黄色的息肉样病变,堆积或突出于黏膜表面,或是由于胆囊黏膜细胞的乙酰辅酶A胆固醇酯酰基转移酶(ACAT)的活性增强,胆固醇酯的合成增加。

发病机制

病理改变主要在胆囊黏膜上皮细胞的基底膜内有胆固醇沉积,组织细胞过度膨胀,形成黄色小结节,有细蒂与胆囊相连,有两种类型:一是弥漫型,结节布满胆囊,典型者形似草莓,病理上称为“草莓样”胆囊;另一种为局限性隆起,单个或多发,形如息肉,多发生于体部和颈部,直径多小于1cm,体积增长缓慢,质脆,容易脱落,在多种成核因素作用下,形成结石。

检查

该病发病男女均等,病人大多无症状,或仅有右上腹憋胀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类似慢性胆囊炎的表现,偶有右上腹轻微压痛,有的可伴有胆囊结石或肝功能异常,位于胆囊颈部的息肉可堵塞胆囊管而引起急性胆囊炎,偶有息肉脱落嵌顿于壶腹部,引起胰腺炎发作,长期随访观察,显示该病一般不会发生癌变。

 

诊断

1.由于本病临床无特殊,可根据消化不良,中上腹饱胀或右上腹钝痛等临床表现和体征。

2.辅助B型超声波检查或X线胆囊造影可诊断。

本病需与胆囊息肉及胆囊癌等鉴别。

预防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西医治疗

本病的病因尚不甚明确,可能是由于胆汁中高浓度胆固醇的刺激及胆固醇晶体被胆囊黏膜上的巨噬细胞吞噬,逐渐形成黄色息肉样病变有关。因此需注意低脂清淡饮食,预防胆固醇晶体形成。   

术前的准备:

1.急症病人的术前准备参见胆囊造瘘术。   

2.慢性病例术前应妥善准备:纠正贫血、改善营养状况,采用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保肝治疗。术前备血300~500ml。

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   

药物治疗:利胆药物如熊去氧胆酸进行药物治疗。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