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甘露糖苷贮积症

甘露糖苷贮积症

概述

甘露糖苷贮积症(mannosidosis)是一种因α-甘露糖苷酶缺乏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临床特征类似Hurler综合征,无黏多糖尿,但组织中含甘露糖的成分增加。

病因

(一)发病原因

遗传基因缺陷,病人体内酸性型α-甘露糖苷酶缺陷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二)发病机制

本病基本的生化异常是酸性型α-甘露糖苷酶缺陷,该基因定位在19p13.2~q12,正常时这种酶水解低聚糖(oligosaccharide)α-键连接的甘露糖苷,因为本病酸性型α-甘露糖苷酶缺陷,故糖蛋白不能分解,富有甘露糖的低聚糖即沉积于组织内,主要在脑内,且随尿排出,脑内神经元肿胀,呈气球样,其中的沉积物质就是含甘露糖的糖蛋白。

病理:在大脑皮质,脑干和脊髓内出现普遍性神经元肿胀,呈气球样变,在冷冻切片上,包涵体物质PAS染色呈阳性,三叉神经和椎旁交感神经节也含有同样的包涵体,此外尚有神经细胞弥漫丧失,白质内发生脱髓鞘性变和胶质变性等,小脑萎缩,其组织学改变为广泛性,蒲肯野细胞和颗粒细胞丧失,肝脏活组织检查显示有细胞质包涵体,其大小为1~9µm不等,电子显微镜检查神经包涵体显示有单层膜包绕的空泡,其内有电子透明细颗粒物质,有时尚有细的纤维物质,电子显微镜检查肝细胞包涵体可见有周围包以膜的空泡,其内含有网状颗粒物质,电子不透光小球(electron-opaque globules),膜碎片和髓磷脂,在库普弗细胞,肝窦上皮细胞,脾淋巴细胞,淋巴结,周围血细胞,黏膜下结缔组织细胞和骨髓中,均可见有包涵体。

检查

按起病年龄,可将甘露糖苷贮积症病情严重且在婴儿期发病者称为Ⅰ型或婴儿型;病情轻且在少年发病者称为Ⅱ型或少年型,前者出生时多发育正常,1岁左右可出现进行性面容丑陋,巨舌,扁鼻,大耳,牙缝宽,头大,手足大,四肢肌张力低下并运动迟钝,但其程度不及Hurler综合征,胸骨隆凸,胸腰驼背,颅盖骨增厚,角膜一般清晰,但也有的患者出现晶体浑浊,初生时部分患者就有耳聋或有语言障碍,智力低下,Ⅱ型多于2岁后发病,体格与精神运动发育正常,2岁后开始进行性大脑发育迟缓,频繁的呼吸道感染,面容丑陋,眉粗厚,门齿间距增宽,凸颌,前发际低,有轻度双侧耳聋(多为感觉性),部分病人可有全血减少。

 

诊断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X线表现,反复感染,智力低下,运动迟钝,肝及其他组织活检显示酸性型α-甘露糖苷酶缺乏和尿中无过多黏多糖排出等,即可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

在鉴别诊断方面需注意与其他几种黏脂贮积症相鉴别。

预防

甘露糖苷贮积症西医治疗

无特殊疗法,必要时可手术矫正骨骼畸形和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预后

预后较差,多在4~5岁死于感染。部分病例可存活到学龄期甚至成人。

甘露糖苷贮积症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