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概述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anterior spinal arteria syndrome)又称Beck综合征,Davison综合征、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等。本病征临床特点为脊髓前动脉分布区域受累,引起肢体瘫痪,痛觉、温觉障碍、直肠膀胱括约肌障碍,脊髓前动脉供给脊髓腹侧2/3区域的血运,当血管闭塞后,引起脊髓腹侧和外侧索的损害。

病因

病毒感染(30%):

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在年轻患者多与感染有关,病毒和细菌毒素引起管壁损害,进一步引起血栓,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血管畸形,结节性动脉周围炎,以及梅毒感染皆可并发本病,老年患者多因脊髓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解剖因素(30%):

肉眼可见脊髓腹侧及侧面软化皱缩及色泽变淡,脊髓部分区域早期充血水肿,可累及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同一患者,每节段损害的软化区域大小并不一致,这是由于每个节段的侧支循环不同以及局部血管解剖的不同所致,软化区域呈典型的梗死性改变。

 

检查

发病多急骤,常常数小时至数天内症状发展至高峰,此病常有根性疼痛或麻木,提示病变的上界,常见的病变区域多在颈或胸脊髓,其次位于腰段,位于延髓者较少见。根痛位于颈部或肩部,若位于颈膨大则根痛在上肢,继而出现手肌萎缩,脊髓受损后出现四肢瘫痪,初呈弛缓性的“脊髓休克”,以后渐渐为痉挛性瘫痪,早期以大小便功能障碍及感觉分离为特征性变化,痛觉和温度觉丧失,而震动觉和位置觉存在,侧支循环建立后,感觉障碍很快得到改善,根痛在瘫痪出现后数天至数周仍不消失。

 

诊断

一般依据病史特点,起病急骤,呈横贯性脊髓损害,往往不累及位置觉,椎管无阻塞,不难确诊,但本病原因常不易肯定,青年患者多考虑与感染或外伤有关,老年者可能与脊髓动脉粥样化有关。

鉴别诊断

应须与下述疾病鉴别:

1、急性感染性脊髓炎:本病多见于青年成人,病前可有发热等感染史,多为完全的脊髓横贯性损害,有时也可表现为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病初脑脊液常有轻度白细胞增加。

2、脊髓出血性疾病:多有外伤史,特点是起病突然,刚起病时伴有剧烈背痛,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出现严重的脊髓横贯性损害的症状,大量出血可穿破软脊膜而使脑脊液检查呈血性,脊椎影像学检查有外伤性脊椎脱位等改变,更有利于确诊,若由于血液病或脊髓血管畸形引起的脊髓内出血,则需进行血液学或脊髓造影来明确诊断。

预防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西医治疗

治疗上根据病因不同,措施可不全相同。

若与炎症有关可采用抗生素或抗病毒制剂。激素如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氢化考地松)有改善炎症,减少水肿及保护神经细胞组织的作用。

改善循环的药物及促神经代谢药物等皆可应用。

另外应注意对褥疮、坠积性肺炎及膀胱炎等并发症的早期预防与治疗。

预后

一般情况下,年轻的患者、“脊髓休克”症状不严重者,预后较好,如在及时和积极治疗下,可历时数周至数月逐渐恢复。如果脊髓侧支循环吻合不良,脊髓梗死严重者则易致残。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中医治疗

中药一般按痿症治疗。初期采取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方法。慢性期患者一般以补肝肾为主。针刺和穴位封闭,按摩,适当运动都有助于病情恢复。

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