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眶骨髓炎

眶骨髓炎

概述

眶骨髓炎(orbital osteomyelitis)是一种少见的眼眶炎症,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儿童易患此病可能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有关,眶上壁是最常见的发病位置,其次为眶外壁,而眶下壁和内壁很少受累。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感染来源于:①邻近组织感染,特别是额窦和筛窦炎症的蔓延;②因外伤导致异物,特别是木质、竹签等植物性滞留眶内,或手术将异物放入眼眶内,如擦血用的纱布存留于眶壁周围引起局部眶骨感染;③血源性,如感冒发烧或其他菌血症引起眶骨发炎。常见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眶骨髓炎最常见的原因是鼻窦炎,特别是额窦。额窦炎中的毒素和细菌经无瓣的静脉直接侵犯板障静脉,产生化脓性或脓毒性栓塞静脉炎,引起骨髓发炎。筛窦感染可从很薄的眶内壁扩散到眼眶,故内壁骨髓炎少见。上颌窦动脉吻合支丰富,单一动静脉脓毒血栓形成不会产生眶下壁坏死,所以眶下壁骨髓炎更少见。

(二)发病机制

属于感染性炎症,发病机制与感染性疾病相同。

检查

眶骨髓炎急性期有全身中毒症状,发热,不适,头痛等,局部眼睑眶缘皮肤充血,水肿,压痛,破溃后脓液流出,眼球移位,眼球运动受限,患者就诊常为慢性期,此时多无全身症状,眶缘处皮肤反复出现充血水肿,破溃,流脓,瘘管愈合的过程,时好时坏,经久不愈,瘘管周围眼睑病变区瘢痕收缩,形成眼睑畸形,睑裂不能闭合或睑外翻,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形成眼内炎,瘘管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可为阳性。

眶缘处骨膜炎表现局部疼痛,眼睑充血水肿,压痛明显,有脓肿形成时可触及波动性肿物,眼球向对侧移位,脓肿破溃后形成瘘管,眶中部骨膜炎其疼痛部位深,眼睑仍有充血水肿,眼球突出,眼球向对侧移位及眼球运动障碍,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骨膜炎症增厚及脓肿形成;另一方面是由于炎症波及眶内软组织,影响其功能,眶尖部骨膜炎的症状和体征较为严重,疼痛位于球后,压迫眼球使之加剧,骨膜炎累及眶尖部骨膜,因视神经硬脑膜与视神经孔处骨膜延续,视神经纤维受炎症水肿增厚的脑膜及骨膜压迫或神经纤维受炎症波及而导致视力下降,视盘水肿或萎缩。

 

诊断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可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急性期需要与蜂窝织炎鉴别,慢性期需要与单纯眶内植物性异物残留鉴别,影像学检查后者皆显示眶内软组织炎症,不伴有骨质方面的改变。

预防

眶骨髓炎西医治疗  

骨髓炎全身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在细菌培养结果回报后选择使用敏感抗生素。局部在有瘘管形成时可用敏感抗生素冲洗,1次/d。久治不愈,眼睑畸形者需手术治疗。术前要反复冲洗瘘管,瘘管内注入美蓝液,使其着色,以便在手术中易于分辨。术中探查骨破坏区,取出死骨或异物,瘘管可一期切除。术后继续用抗生素治疗。手术取眶顶异物时,注意硬脑膜是否完整,是否有脑脊液漏出,如有发生,需修补脑膜。  

预后  

抗感染治疗效果良好。

眶骨髓炎中医治疗

一要排毒,用具有排脓、腐蚀作用的中药,自内而外破坏窦道和死骨,促进脓液、死骨和无活力组织排出,使肉芽鲜红形成新鲜创面,是中医对骨髓炎的治疗基础。

二要生肌,这方面骨髓炎的治疗主要采用具有祛腐生肌、长肉敛疮作用的中药,自内向外促进骨髓、骨质、肌肉及皮肤组织再生和修复,最后使窦口愈合。

三对大块死骨及病灶无法排出时,可采用手术方法进行病灶清理、死骨清除、连续灌洗术。对皮肤、软组织缺损严重,创面深陷呈漏斗状者应行带蒂肌瓣填充术,方能消灭死腔。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