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老年人急腹症

老年人急腹症

概述

老年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特征,并伴有急性全身症状等一系列表现的一种多发病。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变化多和病因复杂等特点。它涉及消化,泌尿和生殖等多个系统器官的炎症、梗阻、出血,循环障碍、穿孔、感染中毒,体液紊乱和休克等各个方面,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减退,反应能力降低,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招致误诊误治。因此,对于老年急腹症,一定要掌握其特点及病情变化规律,以达到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

病因
胃肠道肿瘤(20%):

癌肿是老年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2位死亡病因,常见的有:

①胃癌。

②小肠肿瘤,通常发生在50~70岁的人,最常见的是类癌,其次是腺癌,淋巴瘤和平滑肌肉瘤。

③结肠肿瘤,结直肠癌发生率在40岁时开始上升,高峰在80岁,直肠癌在男性多见,而结肠癌在男性和女性几乎相等。

④胰腺癌,大于75岁的发病率为普通人群的10倍。

⑤肝脏肿瘤,肝脏是其他肿瘤转移的最常见部位,原发性肝癌在美国和西欧很少,但在非洲和亚洲则最常见,90%的原发性肝癌起源于肝细胞,称为肝细胞癌或肝癌;5%~10%的起源于胆管的为胆管癌,或两种混合型的称为胆管肝细胞癌。

⑥胆囊肿瘤,有报道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中胆囊恶性肿瘤占0.2%~5%,多数为60~70岁之间的女性,腺癌占80%,20%为鳞癌,各种癌肿的晚期,主要为脏器的梗阻或癌肿本身的破裂,而出现不同病因的急腹症。

消化性溃疡(2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但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常以梗阻,穿孔为首发症状就诊,并发症多且严重,应引起重视。

肝脏疾病(10%):

肝脓肿,分为细菌性脓肿和阿米巴脓肿,阿米巴脓肿是最常见的肠外阿米巴病,细菌性肝脓肿是由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所致,二种肝脓肿如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发生脓肿破入胸腔形成胸膜炎;破入腹腔则形成急性腹膜炎。

胃石症(10%):

在老年人中常见,尤其是在迷走神经切除术或胃次全切除术后,可能与胃动力减低有关,亦常发生于老年糖尿病病人,胃石堵塞幽门时可引起高位梗阻。

胃扭转(20%):

老年人更常见,因支撑胃的韧带松弛,易发生胃扭转。

胆囊和胆道疾病(10%):

急性胆囊炎常在慢性病变的基础上发生,90%以上伴有胆石症,并由于胆囊管或胆囊颈部被结石嵌顿而诱发。

发病机制

病因错综复杂,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

检查

1.病理生理特点

(1)反应能力差: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减退,反应能力降低,患急腹症时症状体征常与病理变化不符,往往局部病理变化重,而症状体征不明显,体温,白细胞计数的变化不显著,疼痛也不及年轻人为重,由于腹壁肌肉松弛或脂肪过多,腹膜炎时腹肌紧张不明显。

(2)低渗状态(低钠血症):由于老年人较常处于低渗状态,细胞外液的电解质浓度及氢离子浓度往往处于代偿边缘,患急腹症或受创时,虽无明显钠的丢失,但可迅速进入严重的低钠血症状态。

(3)血管退行性变:老年人常有血管退行性变,患急腹症时易致脏器血运障碍,容易发生脏器坏死,如坏疽性阑尾炎,绞窄性肠梗阻等发生率较高,此外手术后较易并发的肠系膜血栓形成或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4)退行性病变:老年人多患有退行性病变,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病,肺部慢性病变,糖尿病等,当并发急腹症时,病情更加复杂,两者常相混淆和相互影响,导致诊治困难,加之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减退,药物排泄减退,易发生不良反应,增加了问题的严重性,临床医生应掌握这些病理生理特点。

2.症状和体征

(1)急性腹痛:

①多数腹痛开始的部位,即为病变脏器所在的部位,如初起于上腹部的疼痛多为胃,十二指肠,胰腺等疾病;但任何部位的大肠疾病所致的腹痛均始于下腹部,初起即全腹疼痛,多见于腹腔突然充血,充液,使腹膜受到广泛性刺激,如肝脾等实质性脏器破裂内出血,溃疡病穿孔或腹腔脓肿突然破裂等。

②疼痛的转移部位(转移性腹痛),常见的有二种情况,急性阑尾炎:早期疼痛多始于上腹部或脐周围,经过几小时至十几小时后,即转向并固定于右下腹的阑尾部位或异位的阑尾部位;空腔脏器穿孔或实质性脏器破裂,其内容物迅速沿着一定部位扩散到全腹,即局部突然疼痛后,迅速扩展成全腹性疼痛,如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胆囊或肝破裂,其内容物常沿着横结肠和升结肠旁沟下降至回盲部,迅速扩散至全腹即由右上腹转移向右侧腹,经右下腹或下腹部而致全腹性疼痛,由于引起急腹症的病因不同,腹痛的表现形式亦不尽一样,阵发性腹痛,主要是因为平滑肌痉挛收缩所致,持续性腹痛,常为腹内脏器和腹膜的炎症感染,化学性因素或血性分泌物的刺激和病情变化所引起,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多表示炎症的同时伴有梗阻或梗阻性疾病伴有血运障碍,而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能力很差,对疼痛感觉迟钝,腹壁肌肉萎缩故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常不吻合,即使发生了急腹症其临床表现症状轻微而隐匿,需引起临床医师高度的注意。

(2)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先于腹痛者,多见于内科疾病,恶心呕吐发生于腹痛之后,多见于腹内炎症和梗阻性疾病,如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腹膜炎,胆石症,低位肠梗阻,呕吐物为臭鸡蛋味或尸腐性臭味多见于胃排空障碍性疾病,粪性呕吐常为小肠低位梗阻,晚期结肠梗阻或胃结肠瘘,胆汁性呕吐,多见于Vater壶腹水平以下十二指肠梗阻,高位肠梗阻等,呕血,这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

(3)发热:体温升高,一般为38~39℃多提示为炎症疾病或合并有感染,应当指出的是,有些急腹症病人,尤其是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能力的降低,体温不但不高反而降低,常提示病情危重,如胃肠穿孔,急性出血性胰腺炎,重症毒血症,晚期腹膜炎,严重休克等。

(4)休克:休克是急腹症常伴有的症状和体征,而且休克的出现提示病情危重,由于腹部严重损伤,剧烈腹痛,腹内出血或急性胃肠道出血,体液丧失或酸碱平衡失调,腹内感染和毒素吸收中毒,都可导致休克的发生,急腹症休克可分为3种:

①创伤性休克。

②出血性休克。

③中毒性休克(此种多见),其突出的临床表现是血压下降,脉压缩小,神志障碍,尿量减少,末梢循环障碍,发绀和四肢潮湿而冰凉等综合征。

为提高老年急腹症病人诊断的正确率,在缺乏典型病史和体征的情况下,应该重视主要症状和掌握临床特点,尽管急腹症的病因繁多,认真仔细的询问病史及进行全面系统而又有重点的体格检查,结合辅助检查的资料,对常见的急腹症是能做出正确诊断的。

诊断

需鉴别的是确定内科或外科急腹症。

1.内科急腹症

常有如下特点:

①原有与腹痛有关的内科疾病存在,原有疾病控制后,腹痛随之缓解。

②经全面检查及动态观察并无外科急腹症的证据。

③腹痛可轻可重,腹部体征不明显,腹部压痛点不固定无腹膜刺激征或仅有轻微反跳痛与肌紧张,短时间内病情不会变化。

④白细胞正常或稍升高。

2.外科急腹症 常有如下特点:

(1)一般腹痛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持续几个小时以上,尤其是超过6h的局限性压痛。

②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

③进行性脉搏加速,白细胞总数升高。

④腹痛为首发和主要症状,伴有消化道反应和明显腹部体征者。

⑤先腹痛后发热。

⑥腹痛部位和压痛部位多固定不变。

(2)剧烈腹痛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突发腹痛持续>6h,各种治疗不能缓解。

②一般情况渐趋恶化,出现毒血症或休克。

③伴有触痛明显或固定性腹部包块。

④腹部可见肠型,蠕动波,肠鸣音亢进,气过水声或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

⑤明显放射痛。

⑥腹部拒按或有腹膜刺激症状。

⑦胆汁性呕吐,粪性呕吐或血性呕吐。

⑧伴有肛门排便排气停止。

⑨腹部异常浊音区域或腹内移动性浊音的出现。

(3)腹膜刺激征很明显并有扩大蔓延者。

(4)进行性贫血,进行性血压下降,伴有梗阻症状或腹部肿块等。

(5)诊断性腹穿或腹腔灌洗引流检查有阳性发现者。

(6)X线检查有下列急腹症情况之一者:

①膈下游离气体。

②大肠或小肠积气积液。

③胆,胰或输尿管区域有结石阴影。

④肝或脾阴影扩大,膈肌升高或运动受限。

⑤胸腔有腹内脏器如胃肠等征象等。

⑥腹膜外脂肪层消失。

⑦腹腔内异常征。

急腹症的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各种思路,按腹痛的部位来分析推断急腹症的病因也是可行的办法之一,不同部位的腹痛提示不同的疾病存在。

预防

老年人急腹症西医治疗  

1.内科一般治疗

立即开辟静脉通道,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腹痛剧烈者,忌用镇痛剂,以免掩盖症状,可选用解痉药,如阿托品、颠茄、山莨菪碱等,高热的病人,除根据病因选择抗生素外,可采取物理降温办法(如乙醇浴、头部冰敷、冬眠)或解热剂应用,疑为外科急腹症者应急请外科会诊。  

对各种原因所致休克的病人,尤其是感染性休克病人,由于发病的病因、病理、年龄和全身条件不同,常须紧急处理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对常见的胆源性休克,肠源性休克、胰源性休克等都应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消除感染灶,除去病因,才能彻底抗休克。  

外科细菌感染与病灶部位有关,腹部感染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克雷白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和厌氧菌。如脆弱类杆菌、肠球菌等,一般先选用头孢菌素,以及氨基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等。再加用抗厌氧菌的药物如甲硝唑注射液。用药原则应以大量、联合用药,(二联或三联)。如头孢美唑(先锋美他醇)2g,1次/6h静滴,加庆大霉素24万U,1次/d,静滴,再加上0.5%甲硝唑100ml,每8小时 1次静滴。有条件同时做病灶分泌物、血液的普通培养和厌氧菌培养,以及抗生素的敏感实验,根据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种类和剂量。如疑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脓毒病,可用大剂量苄星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邻氯青霉素)、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或者头孢菌素加氨基苷类抗生素等。  

感染性休克的基本病理变化的两个阶段有高排低阻型和低排高阻型,前者血压虽降低,但血容量丢失不多,外周血管阻力下降,毛细血管灌注尚好,肢体暖,称暖休克。后者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内液体成分漏出到组织间隙,血容量减少,血压急剧下降,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毛细血管灌注减少,心搏出量减低,肢体发凉,称冷休克。扩容应先快后慢,头2h内补入足够的液体,以迅速补充有效血容量,提高心搏出量,以解除小血管痉挛,阻止休克进一步发展。一般在2h内补充1500~2500ml的平衡盐液,在四肢转暖,维持尿量>50ml/h,尿比重<1.020,补液速度可维持不变。补液种类先用晶体,适当输入胶体,如血液浓缩,胶体可用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以解聚和改善微循环功能,如长期发热、贫血,则应输入新鲜全血和血浆。如输液后血压很快上升,可不急于用激素。但如为冷休克,对扩容效果不佳,可短期、大量应用激素。如地塞米松20~40mg,或氢化可的松100~300mg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应用1次,但用量可减半,一般不超过3天。缺点是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和产生应激性溃疡。对暖休克经过扩容后血压迅速恢复,可不用血管活性药物。但休克发展为低排高阻型,由于微循环淤滞,需要解除血管进出通路的痉挛,以增加组织灌注量,以恢复组织血液供应和代偿。可用多巴胺以兴奋α和β受体,因多巴胺有选择性地对皮肤、肌肉小动脉轻度收缩作用,对内脏重要器官血管有扩张作用,特别对肾血管有扩张作用。一般多巴胺剂量为100~200mg加间羟胺20~40mg于5%葡萄糖水500ml中静滴,每分钟20~30滴,收缩压维持在12kPa即可。应用山莨菪碱,具有抗肾上腺能及5-羟色胺作用,能解除血管及平滑肌痉挛,疏通微循环。其用量为5~10mg,根据病情,每10~30分钟1次,总量不超过30mg。纠正酸中毒。如pH<7.3,补充5%碳酸氢钠100~200ml,对重度休克病人每天可用300~400ml,维持pH在7.3以上。用量过大要防止碱中毒和钠潴留。  

感染性休克救治全过程中,都要注意保护和防止各重要器官的衰竭。如扩容后血压不升,肺动脉楔压>2.40kPa或有心功能不全者,可用毛花苷C(毛花甙)0.2~0.4mg静滴。并限制输液速度和液量,必要时加用多巴胺和酚妥拉明。如有肺水肿,可用吗啡5mg,肌注;或呋塞米40~100mg,静注。感染性休克都应给予氧气吸入。休克时发现广泛出血倾向,应考虑DIC,应及时给肝素治疗。  

2.外科手术治疗

一般情况下,危重病人,应先行支持治疗,伺机处理,要尽可能纠正脱水、酸中毒和休克,全身情况得到适当改善后,争取早期手术治疗。若腹部局部情况得不到及时治疗,全身情况(如休克)又无法改善甚至恶化时,则应在积极进行全身治疗、抗休克等急救措施同时,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指征有:

①具有“外科急腹症的特点”。

②腹部损伤疑有或确有内脏损伤者。

③凡急腹症经非手术治疗6~24h无效或恶化者。

④胃肠道梗阻伴有嵌顿、扭转、坏死、破裂、穿孔。

⑤胆道系统疾病伴有损伤、破裂、穿孔、坏疽、出血、胆汁性腹膜炎。

⑥胃肠道顽固性溃疡、血管瘤、损伤破裂、或血管实质性脏器(腹内血管、肝、脾、肾、胰等)损伤破裂;⑦腹内脏器炎症出现梗阻、出血、坏疽、穿孔或脓肿形成者。  

手术的原则应是

①解除病因,清除腹内异物,吸出腹内渗液,必要时引流。先处理腹腔病变,次处理腹膜的病变。

②先止血,次为阻止胃肠内容物外溢,后为解除梗阻和清除炎症病灶。

③空腔脏器处理时,应先处理结肠病变,次后胆道、胃、十二指肠,最后处理空肠。  

对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年老、危重病人,应采用最简单、最迅速而有效的方法,如胃肠穿孔的单纯缝合、内出血的病灶止血、肠梗阻的解除或肠外置造瘘、胆囊疾病的胆囊造瘘或胆总管引流等,不是急于处理的问题,一般应待病人情况好转或恢复后,再行彻底根治。  

总之,以急腹症就诊的病人都是较危重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需要当机立断的处理,仔细的了解病史,尤其是发病初期临床表现及演变过程,结合体征,辅以必要的检查,精心推敲其病理改变,提出可能的判断,方能较满意地获得治疗效果。  

预后  

病死率高预后差:老年急腹症病情凶险、应激力差,极易发生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或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导致病死率升高。Albert(1980)报道5年内2257例急腹症,病死率为11%,而61岁以上为36%;Koelseh报道200例70岁以上急腹症,其中2/3有1种或多种其他病,病死率为40%。临床上虽有不少经抢救治疗而脱险的病例,但终因旧病未除、新病变重而影响疗效,其预后亦差。

老年人急腹症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