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十二指肠壅积症

十二指肠壅积症

概述

十二指肠壅积症(duodenal stasi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十二指肠阻塞,以致十二指肠阻塞部位的近端扩张、食糜壅积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为上腹部疼痛和饱胀症状,多在进食过程中或进食后发生,恶心、呕吐胆汁样物,有时因上腹饱胀而自行设法呕吐以缓解症状。

 

病因

引起本症原因很多,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形成壅积者居多(占50%),该情况也称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其他原因有

先天异常(20%):

如先天性腹膜束带压迫牵拉而阻断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远端先天性狭窄或闭塞,环状胰腺压迫十二指肠降段;十二指肠发育不良产生的巨十二指肠,以及十二指肠因先天性变异而严重下垂,可摺拗十二指肠空肠角而使之关闭,从而产生壅积症。

肿瘤(20%):

十二指肠良,恶性肿瘤;腹膜后肿瘤如肾脏肿瘤,胰腺癌,淋巴瘤;十二指肠的转移癌,邻近肿大的淋巴结(癌转移),肠系膜囊肿或腹主动脉瘤压迫十二指肠。

炎症(12%):

十二指肠远端或近端空肠浸润性疾病和炎症;如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Crohn病以及憩室炎性粘连或压迫引起缩窄等。

术后粘连(15%):

胆囊和胃手术后发生粘连牵拉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粘连,溃疡,狭窄或输入袢综合征。

其他先天性畸形(18%):

十二指肠倒位,胆囊十二指肠结肠索带所致十二指肠梗阻;十二指肠前门静脉;肝胰壶腹位置异常(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第三部)。

十二指肠横段位于腹膜后,从右至左横跨第三腰椎和腹主动脉,其前方被肠系膜根部内的肠系膜上血管神经束所横跨,若两者之间的角度过小,可使十二指肠受压,肠系膜上动脉一般在第一腰椎水平处分出,与主动脉呈30°~42°角,此外,下列5个因素也是引起机械性梗阻的原因:

①肠系膜上动脉过长,过短;

②肠系膜上动脉变异,从腹主动脉分出的部位过低或分出时角度狭窄;

③异常粗大的静脉横压在十二指肠前方;

④脊柱前凸畸形使十二指肠占有的空隙减少;

⑤瘦长型或内脏下垂者肠管重量牵引肠系膜根部。

检查

急性十二指肠梗阻类型者常发生于躯干被石膏固定或牵引而引起急性胃扩张征象,慢性梗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餐后上腹部胀痛或绞痛,有时疼痛可位于右上腹、脐上甚至后背部,俯卧位或胸膝位可以减轻疼痛,部分病人可表现出与十二指肠溃疡类似的疼痛。其他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呃逆,恶心及呕吐,多在饭后出现,呕吐物含有胆汁,症状可因体位的改变而减轻,如侧卧,俯卧,胸膝位时症状可减轻,如不能缓解,长期发作,可导致消瘦,脱水和全身营养不良。

诊断

诊断

①典型的症状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②X线钡餐检查特征:十二指肠水平部见钡柱中断(突然垂直切断);受阻近段肠管强有力的顺向蠕动及逆蠕动构成的钟摆运动;俯卧位时钡剂顺利通过,逆蠕动消失。

③必要时作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可显示与十二指肠在解剖角度上的关系。

鉴别诊断

消化不良症状需与消化性溃疡鉴别,有时两者也可并存,十二指肠外的肿瘤如胰头癌或巨大胰腺囊肿压迫而引起十二指肠淤积,可行B超、CT予以区分。偶也可因腹主动脉瘤压迫十二指肠引起本症,本病也需与十二指肠内的结石,毛粪石,蛔虫团,异物所致十二指肠梗阻相区别。

预防

十二指肠壅积症西医治疗

无明显症状者可不必处理。急性发作期给予静脉营养包括脂肪乳剂,鼻饲管减压和抗痉挛药物治疗急性胃扩张。平时宜少量多餐,餐后作膝胸位半小时,加强腹肌锻炼。如内科保守治疗不明显,可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可选用:

①游离十二指肠韧带;

②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

③十二指肠复位术。

十二指肠壅积症中医治疗

1、肝气犯胃型

【症见】胸胁不舒、嗳气、恶心、呕吐、纳少、心烦易怒、舌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宜疏肝理气,消滞和胃。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白芍,柴胡、延胡索、枳实、青皮、制半夏、苍术、白豆蔻,制香附、神曲,厚朴,甘草,生姜片。

2、胃中积热型

【症见】食后脘腹胀闷,伴有灼痛,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吞酸嘈杂,呕吐宿食酸臭,纳呆心烦,便秘或溲黄,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宜清胃泻热,和中降浊。

【方药】竹茹汤加减:竹茹、姜半夏、栀子、郁金、陈皮,枳实、大黄、黄芩,赭石(先煎),黄连,甘草。

3、胃滞食积型

【症见】胃脘胀满疼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嗳腐、便溏不爽、舌暗红苔厚腻,脉滑数。

【治法】宜消食导滞,化积和胃。

【方药】保和丸合枳术导滞丸加减:制半夏、枳实、炒白术、青皮、陈皮、连翘,茯苓、焦山楂、炒六曲、炒莱菔子,川厚朴,大黄,甘草。

(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