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泪腺炎

泪腺炎

概述

急性泪腺炎(acute dacryoadenitis)并不常见,由于感染或特发性炎症使泪腺在短期内出现急性红肿、增大等。慢性泪腺炎(chronic dacryoadenitis)较急性泪腺炎多见,可由急性泪腺炎迁延而来,病情进展缓慢,多为双侧性,也有单侧性。急性泪腺炎由各种传染病引起,如腮腺炎、流行性感冒、伤寒、肺炎、急性咽喉炎等,也可以是周围组织炎症蔓延的结果。双侧或单侧发病,睑部泪腺较眶部泪腺易受累。

病因
疾病因素(40%):

感染可能由结膜囊经泪腺腺管入侵或血源性,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有时呈流行性,并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远处化脓性病灶转移而来的感染,如扁桃体炎,中耳炎,龋齿,肾盂肾炎等。全身感染如葡萄球菌所致的疖肿,链球菌所致的猩红热,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多为化脓性,一侧泪腺受累。

外伤因素(30%):

穿通伤,烧伤,常引起局部化脓或坏死;睑板腺或结膜的葡萄球菌感染,睑腺炎,眶蜂窝织炎等均可直接扩散至泪腺。

发病机制

泪腺的原发性感染与全身状况有关,继发性感染多由全身血液循环或局部感染灶经过淋巴管或泪腺排出导管逆行进入泪腺组织,引发泪腺炎症反应,根据机体的不同免疫状态及致病菌毒力的大小,出现不同的病理学过程。

检查

原发性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常为单侧,多累及睑部泪腺,睑部泪腺和眶部泪腺可单独或同时发病。

急性睑部泪腺炎:上睑外侧发红,肿胀,疼痛,流泪不适,睑缘呈横“S”形下垂,肿胀可扩展到颞,颊部,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睑内可扪及实性包块,有压痛,与眶壁及睑缘无粘连,眼睑分开时可见颞上结膜充血水肿,泪腺组织充血隆起,有黏液样分泌物,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若早期适当抗感染治疗,多在1~2周炎症消退,也有的成亚急性,持续1~2个月才消退,少数化脓从上穹隆结膜穿破,脓液排入结膜囊或暂时形成瘘管,2~3周即可愈合。

急性眶部泪腺炎:局部症状类似睑部泪腺炎,疼痛剧烈而结膜水肿较轻,可在外上侧眶骨缘下扪及包块,眼球向内下方突出,向外,上运动受限并伴有复视,一般多在短期内用药后炎症消散,亚急性患者消退时间较长,少数化脓,脓液从上睑外侧皮肤流出,可形成瘘管。

慢性泪腺炎:没有急性泪腺炎的明显的临床症状,泪腺局部可触及结节状物,疼痛并不明显,可以活动,眼睑可以红肿,脓肿形成后可以有波动感,泪腺增大明显时可出现上睑下垂及眼球运动障碍。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局部体征,尤其是急性泪腺炎症,诊断不难,但对于慢性泪腺炎,重要的是要与泪腺的肿瘤性疾病进行鉴别。

主要是与引起泪腺增大的疾病鉴别,如泪腺混合瘤,淋巴瘤等,泪腺混合瘤是泪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单侧发病,表现为眶窝内结节状,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周围结构如眼外肌为推移改变,恶性者则可出现骨质破坏,淋巴瘤如侵犯泪腺,可使泪腺肿大,同时眶内还可见到不规则形肿块。

预防

药物治疗:首先进行对因治疗。对结核和沙眼性泪腺炎,先用药物治疗原发病。可做泪腺组织活检,病变局限者,做泪腺切除。

泪腺肉样瘤病和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可全身应用皮质激素治疗,一般效果良好。为避免其复发,可做放射治疗。

对SjÖgren综合征患者在应用药物抗炎和免疫治疗的同时使用人工泪液等。

 

对特殊病因进行不同的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抗炎药物,局部采用热敷,结膜滴用抗生素眼水等。若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睑部泪腺炎从上睑外侧皮肤切口,眶部者则从上穹窿侧结膜切口。

泪腺炎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首先进行对因治疗。对结核和沙眼性泪腺炎,先用药物治疗原发病。可作泪腺组织活检,病变局限者,作泪腺切除。

泪腺肉样瘤病和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可全身应用皮质激素治疗,一般效果良好。为避免其复发,可作放射治疗。

对Sjögren综合征患者在应用药物抗炎和免疫治疗的同时使用人工泪液等。

对特殊病因进行不同的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抗炎药物,局部采用热敷,结膜滴用抗生素眼水等。若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睑部泪腺炎从上睑外侧皮肤切口,眶部者则从上穹隆侧结膜切口。

泪腺炎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