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淋球菌性腹膜炎

淋球菌性腹膜炎

概述

淋病(gonorrhea)是指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简称淋球菌)引起的各种化脓性感染,是一种经典的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淋球菌的原发性感染部位主要为男性尿道或女性宫颈管内膜,引起泌尿生殖道的化脓性炎症。感染可从男性尿道播散至附睾,睾丸及前列腺,或从女性宫颈播散至输卵管、卵巢,腹膜、巴氏腺、尿道及直肠,咽部、直肠和眼结膜亦可作为原发性感染部位受累。淋球菌经血液传播可导致播散性淋球菌感染(disseminated gonococcal infection,DGI),抗生素治疗以青霉素为首先,腹膜炎严重者,可用0.5%甲硝唑溶液腹腔注射。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或难以排除其他外科急腹症时,应立即手术探查。

病因
继发感染(65%):

淋球菌性腹膜炎多继发于患者自身其他部位的淋球菌感染,如急性盆腔腹膜炎,大多数继发急性淋球菌性输卵管炎,输卵管渗出物经伞端流入腹腔,引起局限性盆腔的炎症。急件原发性淋菌件腹膜炎,是由阴道淋菌播散引起;急性弥散性腹膜炎,则由于输卵管淋球菌积脓,卵巢淋球菌脓肿或盆腔淋球菌脓肿破裂而引起。

原发感染(35%):

淋球菌性腹膜炎的病原体为淋病双球菌,系1879年奈瑟氏所发现,故又名奈瑟淋病双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呈卵圆形或肾形,成对排列,其大小0.6~0.8µm,一股存于多形核白细胞的胞浆内,革兰染色阴性。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可在3%~10%CO2条件下用巧克力血液琼脂培养基或含有万古霉素,黏菌素及制霉菌素的Thayer-Martln培养基方能生长。

发病机制

人类是淋球菌的惟一天然宿主,主要侵袭黏膜组织,并引起局部炎症性反应:广泛充血,水肿,浆液性渗出,继而化脓,结缔组织增生。

淋球菌感染机体涉及不同的阶段,包括黏附,侵入,细胞内生存及诱导宿主反应等,体外组织及器官培养研究表明,淋球菌通过多种黏附素黏附于非纤毛上皮细胞,通过一种涉及肌动生蛋白微丝和微管的内在化作用(internalization)进入上皮细胞,经穿胞(transcytosis)和胞吐(exocytosis)通过基底层进入上皮下层,淋球菌通常定居上皮下层,诱发炎症反应,偶尔细菌进入血流引起播散性感染,在感染及传播过程中淋球菌需适应宿主环境,逃避宿主的防御机能,淋球菌适应及免疫逃避的机制包括表面成分的抗原变异,利用宿主成分,以及抵抗不利环境及吞噬细胞的攻击。

淋球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包括:

1.菌毛 具有相和抗原变异的能力,菌毛参与淋球菌的黏附及侵入,并为宿主免疫防御的靶目标。

2.孔蛋白(PorB) 在淋球菌侵入,细胞内存活,血清抗性及抗生素敏感性中具重要作用。

3.不透明蛋白(Opa) 介导对几种不同真核细胞的黏附与侵入。

4.Rmp蛋白 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其抗体可阻断正常及免疫血清对淋球菌的杀伤作用,在播散性淋球菌感染中具重要意义,Rmp还参与淋球菌侵入上皮细胞。

5.脂寡糖(Los) 除参与各种生理性膜功能外,影响细菌的黏附与侵入,诱导炎症反应以及抵抗宿土的防御。

6.IgAl蛋白酶 淋球菌分泌的一种细菌外肽链内切酶,以人血清型及分泌型IgAl为底物,最近研究表明,IgA2蛋白酶对淋球菌在细胞内存活上十分重要。

检查

1.下腹痛 单侧或两侧下腹部疼痛,少数为转移性下腹部疼痛,但较其他腹膜炎轻,常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痛,既往在半年内常有类似症状,有不洁性接触病史。

2.腹膜刺激征 触诊腹部压痛,以下腹部或右下腹为主,有反跳痛,腹肌紧张明显。

3.后穹隆饱满 急性盆腔腹膜炎时妇科检查可有剧烈触痛,后穹隆饱满 子宫颈活动性差,附件触及炎性肿块,以右侧明显。

 

诊断

急性淋病诊断标准:

1.病史 身体其他部位有明确的淋球菌感染史,或有不洁性交史,或配偶有淋球菌感染史,或患儿父母有淋球菌感染史,或与家中淋病患者共用物品史等。

2.临床表现 有泌尿或生殖器官的感染症状,如尿道口红肿,脓性分泌物(或脓性白带)。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有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全身不适等。

3.实验室检查 分泌物镜检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内有革兰染色阴性的双球菌,选择性培养基上分离出革兰阴性,氧化酶阳性的双球菌。

 

预防

淋球菌性腹膜炎西医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全身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480万~1000万U/d静滴,加诺氟沙星(氟哌酸)0.6g/d,用3~5天。或青霉素加甲硝唑静滴;头孢曲松(头孢三嗪、菌必治)2g,加入40ml葡萄糖液内静注,共7天;红霉素加庆大霉素等。  

(2)局部抗生素治疗:腹膜炎严重者,可用0.5%甲硝唑溶液100ml及头孢曲松1.0g,1次/d腹腔内注射,交替应用。  

(3)配偶或性伴侣应同时治疗。  

2.手术治疗  

(1)适应证:弥漫性腹膜炎伴全身中毒症状者;非手术治疗无效者;腹内炎性肿块者,病情危重,难以排除其他外科急腹症者。  

(2)手术方法:剖腹探查术或腹腔镜探查术。术中吸净腹内脓液,行彻底冲洗,并置双套管引流。  

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淋球菌性腹膜炎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