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泌尿生殖系棘球蚴病

泌尿生殖系棘球蚴病

概述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在我国西部各省区比较常见。包虫在泌尿生殖系主要侵及肾脏,少数侵及膀胱、精索及睾丸。膀胱包虫病是由于肾包虫病囊肿破裂或盆腔囊肿破裂进入膀胱所致。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细粒棘球绦虫寄生于犬小肠内,卵随粪便排出,污染水源,草场等,人误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后,虫卵即在十二指肠内孵化为六钩蚴,六钩蚴穿破肠黏膜潜入毛细血管,顺门静脉进入肝脏发育为包虫,若六钩蚴通过肝窦,可随血流到达肺部并发育成包虫,故肝与肺包虫病发病率较高,若仍有少数六钩蚴通过肺静脉,可随体循环达全身,各脏器组织均可发病,泌尿男性生殖系统包虫病的发病率在流行区约占全身包虫病的2%~5%,肾,膀胱,精索,睾丸均可发生。

(二)发病机制

六钩蚴发育为初期包虫囊泡,逐渐增大并形成具有生发层和角质层的内囊,包虫外周由中间宿主的增生组织形成一层厚而坚韧的纤维组织包膜,称为外囊,内囊生发层可产生大量生发囊,脱落于囊液中成为子囊,子囊内又可生出孙囊,生发层也可产生育囊,每个育囊内包裹10~40个原头节,游离于囊液中称为囊沙,如包虫破裂或手术操作不慎,囊沙漏入腹腔可发生继发性包虫病。

检查

有包虫病流行区的居住和生活史,尤其与犬,羊有过密切接触史。

1.肾包虫病患者主要症状为肾区肿块,腰痛,血尿及脓尿,常为单侧肾内单个发生,且多发生于肾下极,可与肝,肺包虫病相伴发,当包囊破入肾盏,肾盂时,粉皮样含子囊及内层碎屑进入尿液,可出现急性肾绞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继发感染后可表现发热,腰痛加剧,血尿及脓尿,包囊破裂进入腹腔可发生严重的腹膜炎。

2.膀胱包虫则主要表现为尿频,尿痛,尿急,尿混浊并排出粉皮样含子囊及内层碎屑的尿液。

3.精索或睾丸包虫病患者,局部可出现球形肿块,透光试验阳性,如同鞘膜积液。

包虫囊肿的典型体征是触诊时表面光滑,触之硬韧且有弹性,叩之有颤感,肾包虫在上腹部或腰部可扪及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界限清楚的无痛性肿块。

诊断

诊断

本病的诊断需依据接触史,临床表现与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查以及影像学结果明确。

鉴别诊断

1.单纯性肾囊肿

可有腰背酸痛症状,有时可触及上腹部和腰部囊性肿块,但病人无包虫病流行区居住和生活史,多在健康普查中发现,B超检查显示圆形无回声肿物,壁薄而光滑,X线检查囊壁钙化更为常见,尿液中不含包囊碎屑,卡索尼反应阴性,可与肾包虫病鉴别。

2.多囊肾

也表现为上腹部和腰部的囊性肿块,但该病有家族发病倾向,多为双侧,有进行性肾功能不全和高血压表现,体检腰部肿块边界不清,压之较软;且B超检查发现肾体积明显增大,肾脏边缘不齐,肾内囊性肿块无“双壁征”,尿路造影可见肾盏变形,拉长,呈蜘蛛脚状, CT示双肾体积增大,肾断面有无数个大小不一的囊肿,囊壁可有钙化,可与肾包虫病鉴别。

3.肾积水

亦有腰部胀痛,血尿及脓尿症状,上腹部及腰部可触及囊性包块,但该病有明显的尿路梗阻原发病如结石,狭窄等,病人无包虫病流行区居住和生活史,尿路造影示肾盂,肾盏扩张,无肾盏漏斗部的变细和移位,尿液中不含包囊碎屑,卡索尼反应阴性,可与肾包虫病鉴别。

4.肾肿瘤

亦有腰痛和腰腹部肿块表现,但本病多有全程肉眼血尿伴条索状血块,发热以及消瘦等症状,B超检查示患侧肾体积增大,有实质性占位,CT示肾脏不均质占位病变,CT值为30~50Hu,增强扫描示肿物CT值低于正常肾组织,分界清楚,可与肾包虫病鉴别。

5.膀胱肿瘤

B超检查可发现膀胱壁的占位性病变,大的肿瘤可通过双合诊触及,但膀胱肿瘤有无痛性肉眼血尿,无粉皮样尿,尿液中可找到肿瘤细胞,而无棘球蚴原节头,B超及CT检查示膀胱内有实质性占位病变,而非囊性占位,可与膀胱包虫病鉴别。

6.输尿管囊肿

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B超检查也可显示膀胱内的囊性占位性病变,但其尿液检查找不到头节及子囊,膀胱镜检查可见输尿管口囊性肿物,随排尿有节律性舒缩,可与膀胱包虫病鉴别。

7.膀胱息肉

B超检查也可表现为膀胱壁的占位性病变,但病人无粉皮样尿,尿液中也找不到包虫头节及子囊,B超及CT检查可发现膀胱内有实质性占位,而非囊性占位,可与膀胱包虫病鉴别。

预防

泌尿生殖系棘球蚴病西医治疗

1、药物治疗

曾采用甲苯达唑(甲苯咪唑)、吡喹酮、阿苯达唑(丙硫咪唑)等化学药物治疗的实验研究,已取得杀灭原头节及损坏包虫囊生发层的作用,但尚未能达到治愈的目的,故可作为手术前后预防移植复发的用途,及无法手术根治的弥漫性多发包虫病的控制治疗。

2、手术摘除

是目前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发现早期手术,在脏器尚未萎缩时可施半肾切除,或完整内囊摘除,而避免全肾切除,以保留有功能的脏器组织。手术原则是摘除包虫,防止囊液外溢污染腹腔,缩小外囊空腔,预防术后感染。手术方法有三:

(1)全囊切除:包虫的外囊是脏器组织增生形成的纤维组织,虽与脏器无分界线,但仍可沿外囊壁剥离剔除或连同罹病脏器组织一并切除。对病史甚久的巨大包虫,长期压迫脏器组织萎缩,失去功能,宜施肾或睾丸包虫完全切除。

(2)包虫完整摘除:在突出于脏器表面的外囊壁上,缓慢轻巧的切割,逐渐达到外囊壁的最内层,借助包虫自身的张力,将剩余的一薄层外囊壁胀裂,此时包虫即由裂口处自行膨出,须以指堵压裂口,阻止包虫突出以防爆裂。由于包虫囊壁极为脆弱,忌用锐器触动,迅速剪开外囊切口达包虫直径1/3,并做十字形剪开扩大切口,提起敞开的外囊,注水及手指分离内外囊间的纤维粘连,包虫即可由外囊内缓缓脱出。

(3)包虫穿刺摘除:按“无瘤手术”操作原则,先用纱布巾保护病灶,使之与周围腹腔脏器隔开,以三通针穿刺吸出囊液,注入20%盐水使原头节脱水而毁损,提起并剪开外囊,摘除已塌瘪的包虫及子囊。

无论完整摘除或穿刺摘除包虫后,在肾脏内均遗留包虫占位的空腔,对此空腔处理方法是清洗空腔囊壁,内翻缝合缩小闭锁空腔,对较大的空腔,可剪去部分外囊壁,缝合闭锁置管闭式引流。

泌尿生殖系棘球蚴病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