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黏多糖贮积症Ⅴ型

黏多糖贮积症Ⅴ型

概述

黏多糖贮积症Ⅴ型又称希(Scheie)氏综合征,现已被分类为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亚型,这是因为本病病人酶的缺陷与Ⅰ型相同,两者的基因与遗传方式也相同,本综合征的特征为智力正常,有中度骨骼改变、主动脉瓣病变及神经压迫症状。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病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是基本代谢缺陷,是病人体内缺乏a-L-艾杜糖醛酸酶,正常时,该酶水解a-L-艾杜糖醛键,这种化学键既见于硫酸皮肤素,也见于硫酸乙酰肝素内,该酶缺乏可导致这两种黏多糖成分过多沉积于细胞内,从而损伤细胞功能。

病理:本型的病理改变在某些方面与MPSⅠ型相似,显微镜检查肝组织肝实质细胞和库普弗细胞含有大量空泡,脾脏结缔组织增加,脾窦周围脂肪软骨细胞营养不良,肾,淋巴结,心内膜,心瓣膜及血管壁内均含有包涵体大细胞,脑组织神经元正常,无胶质变性,仅有某些脂褐质颗粒,此与MPS Ⅰ型改变明显不同,但脑灰质结缔组织内有脂肪软骨细胞营养不良浸润,可在皮肤,黏膜和结膜内见到包涵体及胶原纤维异常。

检查

临床症状与MPS I-H型相似,但较轻,最早出现和主要症状是进行性角膜周边部浑浊,可发生色素性视网膜炎,于6~8岁出现轻度关节强直,爪状手,面,容轻度粗笨样,口宽大,多毛,无明显侏儒,可有肝大,脾不大,可有耳聋,智力正常,有的甚至聪明过人,也有的出现精神病症状,由于胶原组织压迫神经,常出现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分布区感觉障碍,手指水肿,鱼际萎缩),以后可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

诊断

本型诊断与Ⅰ型相似,但无智力低下,发病年龄也较晚,并且有神经炎,角膜浑浊为周边性。

关于本型的鉴别诊断,也与Ⅰ型相同,必须与其他几型黏多糖贮积症仔细鉴别,尤其多糖贮积症Ⅳ型,软骨发育不全仔细鉴别(表1)。

预防

黏多糖贮积症Ⅴ型西医治疗  

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曾进行过各种试验治疗,但效果不肯定。糖皮质激素在鼠的实验中有抑制黏多糖合成作用,但病人每天服用泼尼松2mg/kg并未出现临床效果。大量维生素A加入MPSI-H和Ⅱ型病人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可以使其异染性消失。给病人口服维生素A 1万~10万U,4次/d,经1个月~数月后可改善症状,可使尿中黏多糖排出增多,但与体内沉积的黏多糖量相比则微不足道。维生素C的应用也未见临床疗效。甲状腺素或生长激素的应用也同样无效。对于输入新鲜血浆的治疗方法意见尚有分歧,一部分作者认为可得到明显的、暂时的临床好转,但其他作者应用却未得到确切的疗效。  

预后  

良好,寿命似不受影响,有活到60岁以上者。

黏多糖贮积症Ⅴ型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