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黏脂贮积症Ⅲ型

黏脂贮积症Ⅲ型

概述

黏脂贮积症Ⅲ型又名假性Hurler综合征,假性Hurler多发性营养不良,顾名思义,其临床症状基本与Hurler综合征相同,但无黏多糖尿,该症在幼儿期可出现关节挛缩,但病情发展缓慢,可存活到成人,无智力障碍或有轻度智力低下,病理改变也很轻。根据这些特征,可以与黏脂贮积症Ⅱ型加以区分。

病因

(一)发病原因

黏脂贮积症的病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发病机制

本症是由多种水解酶缺陷引起的,利用病人成纤维细胞混合培养发现,此症的基本生化缺陷是几种溶酶体酶的识别部位异常,溶酶体酶的正常组合需要细胞内的协同作用,即细胞合成,分泌水解酶,细胞表面识别水解酶,继之被溶酶体摄取,并固定于溶酶体内,细胞表面识别水解酶,需要在细胞表面和溶酶体水解酶上都有特异性部位,目前认为黏脂贮积症Ⅱ型系基因突变引起的几种溶酶体酶发生识别部位缺损,也就是酶分子结构中的识别亚基异常所致。

Strecker等(1976)发现此症病人组织细胞神经氨酸酶缺乏,可能该种酶缺乏与多种溶酶体水解酶的识别部位异常有关,如己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酸酶,β-半乳糖苷酸酶等的识别部位缺损,造成过多的中性,酸性黏多糖及黏脂沉积于组织细胞内而致病。

病理:组织学改变主要限于间质细胞,肝组织活检显示大多数库普弗细胞形态正常,而肝细胞内充有各种类型的包涵体,可含有无包膜的脂肪小滴,也有0.7~50µm的包涵体,这些包涵体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长方形结晶,并位于微丝物质内,微丝物质外包有一层膜,肝细胞内最多的一种包涵体含有亲水物质,该物质具有成层结构或呈小球状,肾脏的包(Bowan)氏囊细胞显示有类似肝细胞所存有的包涵体,其大小为0.3~4.0µm,PAS染色呈阳性,脑组织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在显微镜下显示正常,但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神经元,星状细胞和血管周围上皮细胞有0.3~1.5µm的透明包涵体,周围有包膜空泡,空泡内有均匀而细小的颗粒基质,这种基质含有少量的成层结构,还有较致密的,周围有包膜的亲水包涵体,髂骨嵴活检显示软骨细胞质内含有大量溶酶体,溶酶体内含有细小,网状,颗粒状及有膜的包涵体,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包涵体内沉积有中性,酸性黏多糖和黏脂,显微镜检查可发现软骨内骨化明显障碍,伴有完全性增生,肥大性软骨脱钙区,原有的骨小梁短,近骨干处混有持续存在的软骨区,所有器官的成纤维细胞内均含有大量周围有包膜的空泡,从而使成纤维细胞呈明显的气球样,周围淋巴细胞也可有多数大空泡,所有器官成纤维细胞内的包涵体均为多形性,从透明空泡到致密亲水小体或成层排列不等。

本型病理与黏脂贮积症Ⅱ型相同,但改变程度较轻,在淋巴细胞和白细胞中也无粗大包涵体,在骨髓细胞内可见有包涵体。

检查

本病最早表现为手和肩关节僵直,通常发生在2~4岁,关节僵直进行性加重,在6岁时患儿均有爪状手畸形,身材矮小,短颈,脊柱侧弯,髋关节发育不良,呈Hurler综合征样面容,在学龄期,骨骼发育不良可引起手,髋,肘和肩关节功能障碍,常发生腕管综合征和皮肤增厚,在裂隙灯下可见角膜浑浊,半数病例有心脏受累,能听到心脏瓣膜病变所引起的杂音,有轻度或中度智力低下,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智力可进一步退化,成人型病人矮小,身长125~157cm不等,智力轻度低下或正常。

诊断

根据尿中无过多黏多糖排出,结合临床及X线特征,应怀疑黏脂贮积症的存在,再根据细胞内多种溶酶体酶缺陷,而血清中这些酶的活性升高以及病变发展慢,智力轻度低下及存活年龄较长等特点,可以确诊为黏脂贮积症Ⅲ型。

本型需与黏脂贮积症Ⅱ型相鉴别,无智力障碍或有轻度智力低下,病理改变也很轻,根据这些特征,可以与黏脂贮积症Ⅱ型加以区分,从两型出现的生化改变大致相同。

预防

黏脂贮积症Ⅲ型西医治疗  

无特殊疗法。畸形严重者应予手术矫形。对感染和心力衰竭的病人,应进行对症处理。  

预后  

该症在幼儿期可出现关节挛缩,但病情发展缓慢,其预后较好,可存活到成人。

黏脂贮积症Ⅲ型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