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膀胱结核

膀胱结核

概述

膀胱结核继发于肾结核,少数由前列腺结核蔓延而来。膀胱结核多与泌尿生殖系结核同时存在。早期病变为炎症水肿充血和溃疡,晚期发生膀胱挛缩。病变累及输尿管口发生狭窄或闭锁不全,致肾、输尿管积水,肾功能减退。

病因
疾病因素(35%):

膀胱结核是泌尿系统结核的一部分,多来自肾结核,由于含结核杆菌尿的污染以及从黏膜下沿输尿管蔓延所致。

感染因素(25%):

肾结核尿的污染,以及输尿管结核沿黏膜下的蔓延,使膀胱三角区很快出现充血,水肿,逐渐出现结核结节,三角区首先受累,并很快蔓延到膀胱全壁,结核结节融合,豆渣化,形成溃疡。


检查

除尿频外,多伴有尿痛,脓尿,血尿等,经抗结核治疗后可以好转,而膀胱挛缩的症状除尿频及尿失禁外,常无尿痛,脓尿,血尿等,经抗结核治疗后症状不能好转,有时由于膀胱病变进一步纤维化,症状反而加重。


诊断

诊断

首先确定患者患有泌尿系结核常有的表现,再结合临床表现可以确定膀胱结核,但临床上多不典型,需要与其他疾病相鉴别,虽然结核菌素试验并不可靠,但诊断泌尿生殖系结核仍有一定价值,特别是以前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病人突然转为阳性,应引起重视,另外血沉也应作为筛选病人的常规检查。

鉴别诊断

1.慢性膀胱炎:也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和脓尿,但尿频的程度较膀胱结核者轻,IVU表现也基本正常,无肾积水和肾脏破坏性病变,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而且无抗酸杆菌生长,经抗菌治疗后症状可缓解。

2.尿道综合征:主要见于女性,也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多伴有下腹部和耻骨上疼痛,尿中无白细胞,无抗酸杆菌生长,IVU示无肾积水和肾脏破坏性病变。

3.尿道炎:也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严重者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及初始血尿,尿中可有白细胞,但无抗酸杆菌生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IVU示无肾积水和肾脏破坏性病变。

4.间质性膀胱炎:也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但耻骨上膀胱区疼痛与压痛尤其明显,尿常规检查多数正常,极少脓细胞,无抗酸杆菌生长,IVU示无肾积水和肾脏破坏性病变,可与之鉴别。

5.腺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但IVU无肾积水和肾脏破坏性病变,膀胱镜检查无结核结节形成和黏膜活组织检查可有助于鉴别诊断。

预防

膀胱结核西医治疗

膀胱结核的治疗,与肾结核治疗一样。膀胱结核是肾结核的一部分,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治疗中还必须注意提高病人的抵抗力,如增加营养,适当休息等。不论膀胱结核病变严重程度如何,都应先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然后再考虑有否指征进行外科治疗。

1抗结核治疗

初次治疗采用2HRZE/10HRZ 疗程至少一年,效果不好加用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对氨基水杨酸等。

耐药结核杆菌感染治疗

采用抗耐药结核杆菌治疗方案,强化期6个月,巩固期18个月,全程使用吡嗪酰胺,使用多种二线药物。详见抗耐药结核杆菌治疗方案指南。

目前停药的标准如下:

①全身情况明显改善,血沉正常,体温正常;

②排尿症状完全消失;

③反复多次尿液常规检查正常;

④尿浓缩法查抗酸杆菌长期多次检查皆属阴性;

⑤X线泌尿系造影检查或膀胱镜检查病灶稳定或已愈合;

⑥尿培养、尿动物接种查结核杆菌示阴性;

⑦全身检查无其他结核病灶。用药至少1年方可达到此项标准,用药两年比较安全可靠。在停药后应作长期观察,定期检查尿液及泌尿系造影,至少随访5年。

2.手术治疗

有效的药物治疗,使手术治疗的地位有所改变,以往许多必须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例现在可通过非手术疗法。但是Fischer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即使经过平均9个月的抗结核治疗,仍有52%的外科标本可见到新鲜的结核病变。

因此,外科手术仍有着重要的地位。至于手术时机问题,比较公认的是正规抗结核治疗4~6周后进行。手术方式也多种多样,从Gow 1981年统计的资料看,在所有术式中,切除性手术逐渐减少,重建手术相应增多。手术方式根据病肾破坏情况可考虑:病灶清除术、肾部分切除术、肾切除术等。不论采用何种手术,术后仍应继续用药,参照前述标准停药。

中医有辅助治疗作用。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