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斯特奇-韦伯综合征

斯特奇-韦伯综合征

概述

首先为Schiremer所描述,以后Sturge、Weber相继作了详细的报道,故名斯特奇-韦伯综合征即Sturge-Weber综合征。

病因

(一)发病原因

与发育异常导致的血管畸形有关。

(二)发病机制

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白。多数学者认为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虹膜角膜角异常,如巩膜突发育不良、葡萄膜小梁网变厚、周边虹膜向前止于小梁网上等引起。有人认为Sturge-Weber综合征是因为房水分泌过多及葡萄膜血管的渗透性增加所致。一些病理标本提示有虹膜角膜角结构的异常,与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相似,阻碍了房水的外流和排出。研究认为,多数病例的眼压升高是由于浅层巩膜静脉压的升高致使房水流畅系数降低所致。而浅层巩膜静脉压的升高则是由于Schlemm管附近的集合管道(collector channels)呈高压状态所致。婴幼儿期眼压升高合并眼球扩张率约占70%。亦有到青年甚至晚年才发生类似原发开角型青光眼的表现。

检查

1.颜面皮肤毛细血管瘤:Sturge-Weber综合征在面部皮肤呈现的血管瘤为毛细血管瘤,多位于真皮及皮下组织内,大小不等,由薄壁、疏松排列的扩张毛细血管所组成。位于三叉神经第1或第2支分布的区域,常为单侧性,约10%为双侧性。单侧时,以面部中线为分界。个别病例的血管瘤跨越面部中线,面部受累区增生肥大。血管瘤呈红葡萄酒色状(port-wine stain),出生时即出现,初起时色浅而不明显,而后随年龄增长而变黑和明显,且终身残留。有时因深黑色素的存在可使部分患者的皮肤颜色改变模糊而使医生难于识别。眶上区域几乎经常受累,少数患者的舌、腭、唇、齿龈、面颊或鼻腔内也有血管瘤侵及,偶有个别病例,血管瘤仅侵犯眼睑和结膜。

2.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瘤:在颜面部血管瘤的同侧,常伴有脑膜葡萄状血管瘤,由位于蛛网膜下扩张的静脉组成,常累及大脑的枕叶及颞叶。头颅平片的X线检查(CT或磁共振成像则更佳)显示出在血管下的脑皮质常有进行性钙化改变,呈珊瑚状,此钙化征多在1岁以后患儿才出现,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已受累。脑的损害常表现为癫痫大发作(占80%病例)、皮质性癫痫发作或对侧轻度偏瘫,甚至半身不遂和同侧偏盲。多于60%的病例由于邻近大脑皮质的萎缩而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

Klippel-Trcnaunary-Weber综合征与该综合征相似,或许就是其中的一种类型,尚有受累侧躯干及肢体有血管瘤和静脉曲张,有骨骼和软组织的增生肥大。

3.眼部表现 眼部受血管瘤侵犯的情况常见,如视网膜、结膜、浅层巩膜、睫状体及眼睑等均可受累,虹膜有异色及增生改变。

(1)脉络膜血管瘤:约半数患者有此征,为孤立、橘黄色、中度隆起的块状物,位于眼底后极部。如受累范围较广,则眼底呈弥漫红色,称为“蕃茄酱”眼底(“tomato cat-sup”fundus),脉络膜血管瘤上可见视网膜囊样变性、视网膜水肿或继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脉络膜呈大量屈曲扩张小血管形成的异常强荧光。

(2)青光眼:30%的病例伴有青光眼。当血管瘤累及眼睑或结膜,尤其是上睑时,通常同侧眼有青光眼。当颜面血管瘤为单侧时青光眼多为同侧眼发生,但也有例外。皮肤血管瘤为双侧面部者,青光眼可为单侧或双侧眼。颜面血管瘤伴有脉络膜血管瘤者,大都并发青光眼。但不伴有Sturge-Weber综合征的脉络膜血管瘤患者,则很少发生青光眼。

多数青光眼在婴儿期已发生,但到儿童及青少年期才发展,如早期即发展则眼球会增大,表现与其他先天性青光眼相似,后期才发展者则角膜直径保持正常。多数学者认为Sturge-Weber综合征合并的青光眼其眼前段与典型的婴幼儿青光眼无明显差异,通常房角结构的外观是正常的。纵使在高眼压状态下,如压迫颈静脉或用房角镜间歇加压眼球也可使血液在Schlemm管内反流,房角检查见虹膜根部有较多的血管。视盘甚至在长期中度眼压升高的情况下,也可保持正常色泽。当然,如果眼压不控制,最终视盘也会变苍白。在眼压测量及眼压描记时可见到眼压计的指针出现与心率相应的搏动,这种搏动是由于扩张的血管网被间歇通行的血液充盈所引起的。

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并结合辅助检查不难诊断。但是面部血管瘤、神经症状等具有很大变异性,所以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显示颅内改变才可以确诊。

X线平片和CT都能显示颅内的异常钙化,但CT的效果优于X线平片,可以清楚的显示钙化灶的位置、形态及范围。此外,CT有时可以显示脑萎缩,颅板增厚等改变。数字减影(digitalsubtractionanglography,DSA)表现为毛细血管期至静脉期的网状或粗细不等的异常血管,主要是深部扩张的静脉结构。MRI可以显示70%SWS病例中的脑血管异常。与DSA不同,MRI中最常见的是髓质与室管膜下方的脉管异常。其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一些双侧型病例的发现有独特的优越性。但是SWS的很多影像学表现往往出现较晚,在婴幼儿病例容易产生阴性结果。近来一些新的诊断手段已用于临床。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有助于局部脑组织血流及葡萄糖代谢的评价,效果可靠。定量质磁共振谱使无创的脑生化研究成为可能,对早期病例脑组织受累范围的评估以及婴幼儿病例神经功能损伤的监测提供了新的途径。功能性超声探查能较好的反映畸形血管的分布,目前也有用于临床的报道。

注意和单纯面部血管痣、毛细血管扩张症鉴别。

预防

【治疗】

该病临床治疗多针对症状严重者。采用综合治疗可取得比单一治疗更好的疗效。治疗的方法很多,但均为非根治性手段,也无特效药。故本病预后差,严重患者多于20~30岁死亡,仅少数可存活至中年。

1.面部血管瘤(痣)的治疗由于血管瘤具有自行退缩性,很多学者认为大多数血管瘤无需任何治疗或仅需满足美容需要的整复。头面部浅表血管瘤或痣较多采用激光疗法。闪烁脉冲激光配合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段。94%的面部血管痣可以用该方法得到治疗。造成面部畸形的深部血管瘤可手术切除,在术前应做充分评估,进行必要的准备,如用DSA明确肿瘤的血供和供血动脉栓塞情况,以减少术中出血等。

2.癫痫的治疗频繁发作的癫痫需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以减少脑损伤。据报道,选用各种抗癫痫药物但只有10%的患者发作能被药物控制。严重者使用药物降低颅内压,并运用胞二磷胆碱、脑活素等脑细胞营养药物保护脑细胞。对于药物不能很好控制癫痫的病例可考虑手术,但对手术时机还有较多争论。Tuxhorn等建议放宽手术适应证,并尽早手术,行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但最近有学者研究指出脑切除施行的早晚对控制癫痫样惊厥的有效性没有影响。半球切除减轻癫痫症状的有效率为60%~80%,手术死亡率低于6%。

3.青光眼的治疗SWS引起的青光眼常规行对症治疗,也可采取手术治疗。

若这类青光眼患者发生于婴幼儿时期,则可先行房角切开术,如眼压仍不能控制,再考虑小梁切除术。发生于儿童期以后的患者可先用药物治疗,如果眼压不能控制再考虑行小梁切开术或小梁切除术。房角切开术的成功率较低,但多作为首选的手术;滤过性手术的成功性虽然较高,但往往会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对该综合征拟施行滤过性手术时,要高度警惕手术并发症的问题。如切开前房后眼压突然下降,可发生脉络膜血管扩张、渗出、出血及视网膜脱离,而且术后常会发生浅前房或无前房。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则药物治疗及再次手术均较难使前房恢复,所以术前要用高渗剂尽量降低眼压,术中可先作后巩膜切开,放出少量玻璃体,以便减少或减轻这些并发症。此外,也可用放射治疗。滤过性手术及药物治疗均不能控制眼压时,可试行睫状体冷凝术,总的来说,这类青光眼对药物或手术治疗的效果往往都比较差。

此外,对于疑有sturge-Weber综合征的患者,应作详细检查。对患者家属的检查可帮助诊断。在全麻下检查此种婴儿的眼睛时,麻醉师应高度警惕,因为这种患者常常会发生癫痫。神经科、小儿科、头颅X线检查均是必要的。

斯特奇-韦伯综合征西医治疗

1、治疗

对于疑有sturge-Weber综合征的患者,应作详细检查。对患者家属的检查可帮助诊断。在全麻下检查此种婴儿的眼睛时,麻醉师应高度警惕,因为这种患者常常会发生癫痫。神经科、小儿科、头颅X线检查均是必要的。若这类青光眼患者发生于婴幼儿时期,则可先行房角切开术,如眼压仍不能控制,再考虑小梁切除术。发生于儿童期以后的患者可先用药物治疗,如果眼压不能控制再考虑行小梁切开术或小梁切除术。房角切开术的成功率较低,但多作为首选的手术;滤过性手术的成功性虽然较高,但往往会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对该综合征拟施行滤过性手术时,要高度警惕手术并发症的问题。如切开前房后眼压突然下降,可发生脉络膜血管扩张、渗出、出血及视网膜脱离,而且术后常会发生浅前房或无前房。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则药物治疗及再次手术均较难使前房恢复,所以术前要用高渗剂尽量降低眼压,术中可先作后巩膜切开,放出少量玻璃体,以便减少或减轻这些并发症。

滤过性手术及药物治疗均不能控制眼压时,可试行睫状体冷凝术,总的来说,这类青光眼对药物或手术治疗的效果往往都比较差。

2、预后

手术效果往往较差。

斯特奇-韦伯综合征中医治疗

暂无可参考资料。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