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胃黏膜脱垂

胃黏膜脱垂

概述

胃黏膜脱垂(prolapse of gastric mucosa)是由于异常松弛的胃黏膜逆行突入食管或向前通过幽门管脱入十二指肠壶腹部,临床上以后者多见。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当胃窦部有炎症时,黏膜下的结缔组织变为松弛,胃黏膜和黏膜下层水肿,增生,肥厚,形成增生,冗长的黏膜皱襞,同时胃蠕动增强,则黏膜皱襞很易被送入幽门而形成胃黏膜脱垂;此外,黏膜肌层功能不良,在胃窦收缩时不能把胃窦黏膜保持正常的纵形皱襞,相反卷起呈环形,结果被收缩的胃窦推送入幽门形成胃黏膜脱垂;当恶性病变浸润黏膜时,可造成黏膜增生,冗长,正常的胃黏膜的活动性丧失,肥大的黏膜作为异物,被增强的胃蠕动挤出幽门管,导致胃黏膜脱垂;当胃的解剖异常时,即胃窦存在一层黏膜隔,阻止了黏膜的逆行蠕动,易产生此病,此外,精神紧张,烟酒,咖啡刺激,化学因素和机械性刺激等因素,可引起胃的剧烈蠕动,也可导致胃黏膜脱垂。

(二)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胃幽门处黏膜较厚,黏膜与黏膜下层共同形成皱襞,且排列不规则,在幽门括约肌的内面黏膜形成皱襞,称为幽门瓣,其生理功能为:当幽门括约肌收缩时,将幽门关闭,以阻止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因此当胃蠕动时,就有将幽门处的黏膜挤出幽门而脱入十二指肠的倾向,但由于黏膜肌的作用,胃窦黏膜能自行改变其皱襞的大小,形状,位置及移动方向,而不受胃肌层收缩的支配,在胃窦收缩前,该处黏膜皱襞呈纵行排列与胃纵轴平行,因胃黏膜肌的收缩,该处皱襞有远离幽门的倾向,这样就保证了胃窦收缩时不致将该处黏膜推入十二指肠中。

检查

1.腹痛

腹痛是最常见的表现,无明显的周期性和节律性,疼痛可在进食后诱发,常呈阵发性疼痛,也可为烧灼痛,不规则的胀痛或刺痛等,一般无放射痛,常常伴有上腹部饱胀不适,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有时疼痛的出现也常与体位有关,右侧卧位时疼痛易发生,左侧卧位时,疼痛较少发生甚至不发生,有人认为此点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抑酸药治疗一般无效,碱性药物治疗也不易缓解,有时,当脱垂的黏膜阻塞幽门管而发生嵌顿或狭窄时,则出现上腹部持续性剧烈的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上消化道出血

在胃黏膜脱垂中是较为常见的,多数为少量的出血,少数则可引发大出血,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Feldman报告的370例胃黏膜脱垂中,22%发生出血,其中大出血达9.4%,出血可由脱垂的黏膜表面糜烂或溃疡引起,也可由脱垂的黏膜嵌顿而引起,同时因常伴有胃和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故出血的原因有时难以区别,因此需要认真地询问病史,仔细的体格检查,确诊有赖于内镜检查。

3.幽门梗阻

其发生率非常低,多数患者发作时有恶心,呕吐,呕吐可在进食后发生,常有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后疼痛可减轻或消失。

4.体征

患者有消瘦,轻度贫血,上腹部可有轻压痛,无反跳痛,如当黏膜嵌顿入幽门管时,可见胃型或胃蠕动波,在上腹部可触及质软的包块,上腹部可有振水音。

诊断

本病在临床上缺乏特征的症状和体征,其诊断则主要依靠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本病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因此,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胃息肉

十二指肠壶腹部息肉:当胃息肉脱入十二指肠壶腹部时,其X线表现为一个或数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充盈缺损,胃息肉,十二指肠壶腹部息肉所形成的充盈缺损位置不固定,阴影的形状一致,看不到脱垂的胃黏膜纹,同时在球部充盈缺损消失时的情况下,在胃内可出现胃息肉的X线征象,内镜检查可确立诊断。

2.消化性溃疡

临床上其疼痛具有周期性,节律性,疼痛与体位无关,X线检查可见到龛影,内镜检查可帮助确立诊断。

3.幽门括约肌肥大

X线表现在球基底部形成明显的压迹,但压迹边缘整齐,幽门管变窄而且延长,在球部看不到脱垂黏膜纹。

4.幽门前区癌

若其侵犯十二指肠基底部时,X线表现可有球基底部的充盈缺损,但此充盈缺损持久存在,边缘不整,黏膜纹消失,同时内镜可帮助确诊。

此外,也要与慢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相鉴别,用内镜检查有助鉴别诊断。

预防

胃黏膜脱垂西医治疗

(一)治疗

1.一般治疗

注意饮食,少吃多餐,戒烟酒,避免刺激性食物;注意体位,采用左侧卧位,尽量避免右侧卧位;可给予镇静药和抗胆碱能类药物,以抑制过强的胃蠕动,以减少脱垂机会。有幽门梗阻者应禁食、胃肠减压,并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伴有胃炎溃疡或上消化道出血者应给予相应的治疗。

2.胃镜下治疗

(1)微波治疗:在内镜直视下,经活检孔导入微波同轴导线,根据脱垂黏膜体积和长短,导线对准幽门管内及附近脱垂黏膜头端和体部,工作电流150mA,每次治疗时间以镜下该处黏膜凝固泛白为止,一般约2~4s,灼疗部位1~8点不等。微波的热效应可使蛋白凝固变性,水分汽化蒸发,受治组织收敛缩小,局部组织重新修复变平,故能治疗脱垂黏膜引起的幽门等部分阻塞,总有效率为85.7%。

(2)高频电刀切除法治疗:术前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术前30min肌内注射地西泮(安定)及山莨菪碱(654-2)各10mg,内镜直视下,经活检孔把电凝套环对准幽门管内或附近脱垂黏膜远侧端,张开套环套住脱垂皱襞,使被套黏膜高出套环0.5~0.7cm,防止被套组织与其他部位接触,收紧套环使被套组织呈暗红色,切忌用力过猛,以免被机械性切断,用PSD-10混合电流“3”~“4”切除被套组织,通电时间<4s,若1次通电未能切除可反复多次通电。因胃窦黏膜血管丰富,术后应严密观察,以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要求:

①观察5~7天,特别嘱患者注意有否黑便,若有及时复诊。

②在7天以内不宜进食硬性粗糙食物,以半流质为宜。

③均使用制酸药,黏膜保护剂及口服抗生素以促进伤面愈合。

本病引起症状的只是堵塞了幽门管的一小段黏膜皱襞,PSD-10混合电流具有切和凝的优越性,切除引起症状的小段黏膜即达到治疗目的,总有效率为95%。

3.手术治疗

严重及反复发作的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伴有持续性呕吐或剧热上腹疼痛,经内科治疗无效,怀疑癌变者可考虑手术治疗。至于手术种类,目前认为以胃远端切除术及胃十二指肠吻合术疗效最好。

胃黏膜脱垂中医治疗

(1)针灸治疗:

①内关、足三里、中脘3个为主穴,脾俞、胃俞、章门、期门任选1~2穴,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留针20min左右或用电针。

②灸足三里、神阙、内关,适用于虚寒证。

(2)中药治疗:本症属中医“反胃”、“胃脘痛”等病范畴,中医辨证论治效果较满意。

①脾胃虚寒:症见胃脘隐痛,食用胀闷,心下痞满喜温喜按,畏冷肢凉,肢体倦怠,气短懒言,纳呆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治以温中散寒、健脾化饮,方以芪蔻平胃散加味。

②脾胃湿热:症见胃脘灼痛,纳后胀痛甚,热食尤剧,疼痛拒按,恶心呕吐,口干口渴,大便干或不爽,小溲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以清热祛湿、和胃降逆,方以二黄茵胆汤加味。

③寒热虚实夹杂:症见胃脘痞满疼痛,纳入加剧,伴吞酸嘈杂,嗳气频作,口干口苦不欲饮,畏寒喜温,纳差乏力,大便时干时溏或不爽,舌苔黄或黄白相间,脉弦细数。治以辛开苦降、平调寒热,方以半复泻心汤合左金丸加味。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